——《论语》学习之10-1-2-1
【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白话】孔子在朝廷时,与下大夫交谈,温和而又愉快的样子;与上大夫交谈,和悦中正而又有谏诤的样子。君主视朝时,孔子敬畏而又从容不失威仪的样子。
【思考之一】孔子是如何对待上大夫、下大夫的?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一些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行。这里记录的是孔子上朝工作时的一种状态,在和同僚等待君主视朝议政。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管是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还是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流,都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分寸,这就是适度、合宜。宋代儒者杨氏龟山先生说:“圣人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也。”圣者的心时刻都跟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管是正式场合、还是私下的场合,圣者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正如《中庸》所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孔子心中非常明白,一般人对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最容易表现出傲慢和说教这两种状态,而下位者在与上位者交流时,又容易表现出卑懦和讨好的样子,对这种方式的最好回应就是既刚直又不盛气凌人,孔子正是以平等心对待下大夫,温和而又坚定;而在与地位比较高的上大夫互动的时候,孔子表现出和颜悦色、刚直中正,就是和悦而诤的样子。这样不但避免一般人因为对上有所求而表现出谄媚、卑懦,而且彼此间还可以互相劝勉、学习,使气氛比较和谐。前后态度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存心是上敬下和,对上恭敬,对下和乐、和睦。
【思考之二】孔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正是从这些日常生活、工作的细节之中,我们感受到圣人之伟大,对各种人、事、物的把控都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今天,我们不再需要上朝,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上班的,也就是说有一个单位,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业,都需要和同事、领导接触,还有机会参与各式各样的会议。在与地位低的同事交流时,一般人不自觉地会显示出优越感,表现得比较傲慢,甚至颐指气使;与领导交流时,往往会显示得谨小慎微,或者极力讨好领导。细细推敲背后的原因,还是被自己的私欲所蒙蔽,不自觉做了个“两面人”。《中庸》上说:“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在上位不欺凌下级,在下位时不攀附上级。孔子和上大夫、下大夫们交流不卑不亢、中正和乐,表现非常合宜、得体,是我们效学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