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这首歌让我有了认真阅读蒲松龄原著的兴趣,而阅读了原著,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01 看不惯的逆向思考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外部世界,有时也会反思自己的内在家园,总会发现有许多让自己不适应、不喜欢、看了恶心、甚至一看就跳起来表示反对等等的情形,简单说就是看不惯。
我自己也是一样。比如现在我站在地铁车厢里,如果车门一开,上来一个两耳傍肩三孔鼻的家伙,估计包括我在内的整个车厢,会轰然炸裂,肯定都觉得不可思议,不可接受,也就是大家都会看不惯。
不过,冷静想想,也许这样的看不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多年以前看过一本《世界各地奇风异俗》,当时看了只是觉得好玩可笑,现在回头想下,不也是看不惯吗?每看到一种跟自己认知不同的风俗习惯,就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好在书名里的“奇风异俗”四个字提前给打了预防针,另外毕竟没有直接接触到,仅仅是通过书本了解,所以当时看了也就看了,加上年龄小,固有认知的藩篱扎的不牢,似乎也就那么回事,看不惯的程度要小许多。
有用金属圈不断拉长脖子的,有用骨针插在脸上的,诸如此类种种,在我们所谓的现代社会里,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古怪行为,然而他们既然那样做,并且不是单个个体的做法,毕竟有那样做的基础,不管是因为什么,绝对有形成古怪行为的环境基础。
所以说一切的看不惯,不过是自己知识缺乏的缘故。
02 上学是为了什么
关于为什么要去上学并且要努力学习,小时候母亲的理由很有意思:不去上学,不努力取得好成绩,就要和她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辛酸且充满苦涩。
我是赞成母亲这个理由的,上学并取得好成绩,才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然而怎样才算是取得好成绩,或者说怎样的学习过程才对于日后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帮助,母亲大概率没有想过,最起码从来没跟我说过。
在母亲看来,听老师的话,考一百分就是最好的做法,也必定能取得好成绩,能够实现脱离农村的理想,其实也是不错的,自己也按照母亲的期望,脱离了那种辛勤劳作的生活环境。然而这是最佳的过程吗?显然不是。
应该说,不管是谁,想要过上好日子,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唯一的办法。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通过社会预设好的学习通道来进行,恐怕要打个问号,而现在学校里教给学生们的知识,有多少是能够真的起作用,更要打个问号。
还是要返回到最初始的问题:上学是为了什么?
我想,作为生物体的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务是活下去,所以说能够让一个人顺利活下去的所有知识,都是应该学习的。当然,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肯定要分个先后难易,需要循序渐进的吸收。
用这个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校教育,恐怕就会发现许多问题。
比如理财知识,我小时候就没有这个概念(是我的父母也没有相关知识导致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生活教训,我发现理财知识实在太重要了,那么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早一些接触到这样的知识,早一点建立这样的意识,才能让他的人生之路走的格外顺畅。
当然不能说全部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比较优质的生存,但是生存,有一个相对较好的生存过程,绝对是学习最主要的目的。
我想,不晚于高中前,给儿子讲一讲关于理财的知识,甚至给儿子准备一笔启动资金,让他开始学着用钱生钱,是一个必须的步骤。
学校毕业以后要进入社会,那么就让学校成为社会,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但愿所有的学校,都把教授学生基础生存能力作为教育重点,这个社会才更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