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乙亥年正月十五,先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陕西习俗,今天除了吃元宵,那就是打灯笼,打了时还要说“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为什么?因为按《尚书》的说法,所谓“春”指的就是春季,是万物重生的季节。
所以春事是春季农耕之事,春忙是春季农耕忙碌之时;春蚕是春季饲养的蚕; 春社是元宵节前后举行猜灯谜活动的组织。春闱、春试是春季在京师举行的科举考试,唐代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所以,在过去一年中无论是得到或者失去,请把它们都留在2018戊戌狗年。
每一个春节的结束,都是一次归零。在短暂的休憩之后,我们需要再次举步上路,不要背负任何包袱,开始新的一段人生历程。
随着近来《流浪地球》的热映,更多的人发现我们正身处在那个小时候无法想象的未来之中。所以,我想对喜欢看我文章的朋友说:
不要写任何笔记,更不要对我的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得出个一二三来,甚至留言都不需要,并且说自己“吸收”了什么,“提高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我坦白告诉你,在我这里并没有任何可以让你提升的东西。
你的学习态度固然很好,但是,十几年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学习”方法,在我眼里算不上是一种学习,最多只能视为一种应付考试的方法。
而我并不会出题,也没有考卷,我只是你人生漫长旅程之中的一段同路人。在这短暂的相逢里,给你讲述一点别处的风景罢了。
谈到学习,就必须先厘清什么是知识。我们身处搜索引擎的时代,知识的定义早已经和前人不同。
在过去,知识说的是大脑的储存量,知道即为知识,背诵即为学习。
在今天,我们身处搜索引擎的时代,以知道为知识,背诵为学习的人,沦落为电视综艺节目比如《诗词大会》里的猴子,根据主持人发出的信号,在观众面前表演自己的记忆力。
知道李白哪句诗第几句话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知道《史记》哪一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有什么意义?这不过是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几个字,然后按下回车键的事情罢了。
去年我写过系列文章,介绍写作、中国诗词与传统文化。那些文章自然也可以划重点,做总结。但所有这些事情,和知识没有任何关系。
做完全套动作,你依然对诗词或其他知识一无所知。因为在人生的考场上,并不会有人发下考卷,要求你写出这一切,为你打一个分。
在我的文章里,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东西,只有一点:中国文化拥有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感觉与味道。
如果真有所谓学习,那么也不是分析总结文章,而是根据文章中提到的古人的体会,亲自动笔尝试写一下,感受一下它们的不同。
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寻自己喜欢的味道,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可以为任意一首看过的诗词做出自己的评定,明确知道它的风格,它的类型,以及它的优缺点。
这才是知识的学习,哪怕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和网站全部毁灭了,也没有人能够夺走的知识。闭上眼,吟几句就知道,这是所有搜索引擎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在这个过程里,我只是起到了一点点作用,你才是整件事情真正的主角。如果说我的文章是一件作品的话,那么这件作品我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是由读者去完成的。
我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在于,一个人不可能提出一个他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诗词这件事情的存在,那么,你自然不会有知道还有这样一种表达。
我告诉你它的存在,那么关于知识所有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东西,就全在于你个人的探索和努力了。
而这种探索和努力,也绝对不是纸面上的勾勾画画,更不是大脑里的一次信息存储。
你都笔没有动过,单靠几篇我的破文章,你怎么敢讲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了解”了什么,遑论“学习”了什么?
每一篇文章里,我都会提供事实,我也会提供观点。但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它们大多和知识无关,因此也就不存在学习的问题。
就算你全部背诵下来,它们依然是我的,根本不曾属于你。即便你更进一步,去找寻更多的事实,分析我观点背后的论证,它们依然是我的,和你依然没有多大关系。
除非你有那样的勇气,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在现实生活里走出去一步,亲身尝试一下。
那么,你个人最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会在沉淀之后变成属于你个人的知识。在踏出去那一步之后,才有所谓学习的存在。
我希望你能在2019年乙亥年里找到你的学习之道,这就是我对你的最大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