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作者: 舒梦呓 | 来源:发表于2016-09-16 16:41 被阅读0次

                                     ——记何云波老师课程感受

          二零一五年九月九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现在想来并无特别的事情让我对这天念念不忘。而我终究还是要纪念这天的,正是在这天下午的欧美著名作家研究课上第一次见到何老师。

           这确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三,这也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下午。  

            大学以来养成了不太好的习惯,总是踩着时间点进教室。那次也没例外。第一脚踏进教室的时候耳边飘来舒服的乐声,坐定才看到多媒体屏幕上的音乐播放器,是朴树的《白桦林》,继而好奇地打量还未谋面的任课老师。(请原谅我用“打量”一词,并非不尊重,是充满好奇。)自带儒风,是第一印象。

            通常,第一节课老师都会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课程目标和课程要求,当然还有学生最关心的考试方式,然后直接进入正题,毕竟几乎每个老师都说教务处给安排的课时紧张。完全理解。何老师的第一节课,前奏都“正常”,到了该进入正题的时候,我们跟着何老师重新回到了他的大学时光,也是三十年前的湘大时光。几张黑白照片,三十年前的风物就兀地躺在你面前,猝不及防。即便三十年前我们还未出世,也还是极尽感慨,仿佛那就是我们的时代。何老师轻描淡写地像说别人家的故事样回忆着当年,曾经的“小鲜肉”已然增添了岁月的痕迹,不变的是年轻的心。何老师和我们分享他之所以成为老师的经历,出乎意料,但语出平常,就像朋友之间闲话家常并无半点架子。第一次课,这个第一印象自带儒风的老师原来课上得这么随性,有风格。期待下次。

    (番外:第一次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何老师分享了他三岁小女儿的语录――“我想要坐飞机,因为我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瞬间被这个3岁小姑娘的诗意萌化,而这个记录女儿语录的父亲在分享宝贝女儿诗情的时候,脸上的幸福简直要溢满屋子,飘到窗外去。就是这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幸福,让你仿佛置身曼妙的世界感受所有的温暖和善意。谢谢何老师能将这份美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

            第二次课程正好赶上教师节,我们按照往年惯例,在课前全体同学起立祝福老师节日快乐。何老师愉快地接受我们的祝福,并礼貌地表示感谢。接着他风趣地提出一个观点,他说单独设立节假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比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都是为保护弱势群体而设立的,而之所以要被保护,是因为不够强大。广大女性朋友们,等到有一天没有妇女节而设有男人节的时候,女性才真正摆脱被保护成为强者。而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女同志们仍需努力。这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说,好独特,又生赞叹。

            接着他说既然今天是教师节,他也想寄托一下对自己老师的遥思。没错,我们并不陌生的名字——张铁夫老师。我们与张铁夫老师无缘,并未及亲身体验他的课堂也未曾亲眼见过张老师。我们与张铁夫老师未必无缘,给我们任过课的沈云霞老师,宋德发老师,包括何老师都曾经是张铁夫老师的学生。无一例外,他们都在课堂上多次提及张老师。何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一篇写张铁夫老师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就叫――张老师。质朴且情深。平缓地朗读文章,回忆在他的微笑里一帧帧放映。我以为他的微笑已经深藏力量,然而当他读完文章再度谈到张铁夫老师的时候,他隐藏着哽咽了,顺手抓起纯净水喝了起来,正是这细小的动作让我对他以及张铁夫老师更刮目相看。以前听说张铁夫老师很厉害,是个近乎完美的好人。现如今,这完美形象更具体丰满,完全拜倒在先生的人格魅力下。先生如此,先生的学生依然秉承师风,何况这是个感念至深的为人师的学生。为师生情感动,也为铭记与思念感动。 至此,我已经中了这门课的“毒”,甚至因此动了要加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大集体的念头,而我们还没有正式进入“正题”。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正题。

            总共八周的课,悄无声息就滑向尾声。相比课堂上分析文学作品给我的感触和启发,何老师的自带儒风,课堂上周身散发的魅力,甚至于说一种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点滴美的态度于我更有吸引力,所以我才不羞于用自己笨拙的笔将这些记录下来。

           因为一门课,接触了一位老师,因为一位老师,选定了研究生的方向。由此说来,那个星期三其实有点儿不普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润物细无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ri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