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籍推荐时我犹豫了一下,说意志不够鉴定的人还是别看,这本书的三观极其的邪。
作者每一章节用一个奢侈品品牌,串联出一场荒诞的、人心险恶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从一个渴望一夜暴富的穷小子变成一个贪婪不知尽头的魔鬼。
每一个章节的最后,都会有一段换算法则:路易威登、劳力士、burberry……每一个物品的价格,相当于多少乡村失学儿童的学费、相当于多少贫穷家庭的煤炭、相当于几十万个相等的普通商品。
作者花了大篇幅的内容,貌似都在谴责普通人过分追求奢侈品牌的物欲,甚至奢侈品牌一步步侵蚀了多数人的价值观。
“花九块钱看广告,拿一块钱买东西。”
的确,营销的成本越高,商品的价值越高,人们为此花费的价格也就更高。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明白这个价格规则,也都毫无怨言地接受。处于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需求不仅满足于生理及安全,更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于是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价值观就这样“相辅相成”。
但作者过于偏激的提出:“这世界有三种谎言最可恶:广告、广告、以及广告。”
看到这句话,我一时有点语噎。作为一个广告人,我仿佛成为了哄抬物价的帮凶。
广告人的工作,通俗来说,就是用尽各种创意去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价值。对于甲方品牌商,足够的传播声量也能让消费者更愿意为产品买单。最终目的可能不一定是提升物价,但长久之后,不升价的就是傻子吧……
“三块钱的东西卖三百块,你说他是骗子;三块钱的东西卖三百块,再开张发票,那就成了商业。”
品牌商生产了这个成本三元的东西,通过各种品牌营销,让这个品牌的这个东西值三百块。但是大家不觉得被坑啊,有多少人想买香奈儿,想买阿玛尼呢。除了产品质量的因素之外,全是为了品牌的附属价值。
我个人倒认为这样其实无可厚非,并没有作者说得那样极端。当你拥有更多的钱,可以享受更优越的生活。至于为什么要去买奢侈品,不把钱捐献,那都是个人选择。并不存在义务和责任,只是奉献和爱心。
故事的发展,从主人公开始有钱之后有了转折。有钱人的新世界,能超越你所有的已有认知。
例如不满足于鲍参鱼翅,继而有了生吃猴脑;不满足于虎皮貂裘;继而有了用婴儿皮做的马甲……
主人公从惊悚到渐渐被洗脑接受,因为有钱人就要拥有最好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才能符合他们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我看得毛骨悚然,但我想要相信这是一个过于夸张化的小说体裁。尽管作者在后记中强调了书中情节在现实中实有存在。
三观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会知道,吃小狗小猫或是濒临动物是一种有人格争议或犯法的行为。吃鸡吃鸭吃猪是正常人类的饮食。可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是最高等生物,小狗小猫是人类亲近的好朋友,需要保护濒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可怜了被吃掉的猪和鸡,谁叫你们生来就是人类的食物呢,谁叫你们物种发达呢。
当我以为,故事的意义从“奢侈品的物欲”升华到“贪婪的胃口”,已经是涵盖了人类的丑恶。作者却又开始将故事的走向引导到“为满足人类私欲,而开始破坏生态环境”。
“为了凉快,人类发明了冷气机,冷气机使这世界一天比一天热。为了高产,人类发明了农药,农药使所有的粮食都蕴含剧毒。为了快捷,人类发明了汽车,越来越多的汽车已经使这世界寸步难行。”
“这世界太快了,仅仅一百年,人类上了天,下了地,砍倒了大片森林,糟蹋了大片海水,毒死了几乎所有的朋友。仅仅一百年,水不能喝了,粮食不能吃了,连天都望不见了。 ”
人类要的,为什么这么多?
我也不知道,但如果没有这些现代文明的发展,我们是不是还处于在原始文明的社会中无法进步?
现代文明是一把双刃刀,给人类带来便利,让社会发展;同时也快速消耗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
作者最后把这本书献给了“史上最自私、最疯狂、最愚蠢也最无耻的动物——人类。 ”
每一个人都是帮凶,同时也都是受害者。
看完了整本书,我又才搜索到,作者本人曾因为言语过于激进而被几度禁言。
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真善美的感染吧。过于黑暗的不适于曝晒在阳光下。但它又确实存在。
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与想法。事实是否存在,如何讨论看待,都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了。
我看完书之后,自省了许多,也惭愧许久。
然而我还是一个吹着空调、继续吃肉、为品牌做广告的普通人。
ps:还是多看点真善美吧,相信生活就是你所看到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