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马斯洛遇上《西游记》

当马斯洛遇上《西游记》

作者: 不现若隐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0:00 被阅读0次
    即心即佛

    1 《西游记》其书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当真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之后,遇见唐僧、八戒、沙僧等人,组成队伍,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佛祖,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上天入地,佛魔飞舞,各显神通;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过关游戏,八十一难,既有危险,又有妖怪坐镇,还可以求援,天然适合做游戏。

    但是还原到《西游记》成书的年代,从传统文化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更可能是“明理见性,修真证道”的自我实现之路。

    2 马斯洛其人

    “自我实现”的概念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戈尔茨坦首创,经由马斯洛而详尽发展。

    亚拉伯罕.马斯洛,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在他的学术生涯当中,他一直努力去探寻表面现象之下的真实人性,对人类成长和发展的最高可能性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马斯洛探索走进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只有傻瓜和空想家才敢给出明确的答案”。

    当其他心理学家沉浸于利必多、自我整合或刺激反应时,马斯洛却在二战时的一次爱国游行中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决定从心理学上理解战争的原因,他想证明人类能够拥有比战争、偏见、仇恨更大的发展。他开始努力理解那些伟大的人物(事实上他研究了48位他认为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物),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典范,试图呈现对人性全面、丰富的理解。

    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划分。以此,马斯洛回答着“是什么在激励着个体”这一问题。

    《西游记》同样在回答着这一问题:西天取经路途遥远,坎坷重重,是什么在激励着团队一步步向前跋涉。

    所以,当马斯洛遇到《西游记》,一位研究人性之复杂的心理学家遇到一本呈现人性之复杂的经典著作,二者会有怎样的交相辉映?

    3 需求层次说

    马斯洛用需求层次理论来洞察人性。他将人生存于世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阶梯分布,逐级递升,对其中迫切需要的满足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也称动物性需要,是人生存的最低需要,是级别最低却最具优势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气、睡觉、性等。

    如果所有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最有可能成为动机,机体将受生理需要的主宰,其他需要可能变得全然消失或退居幕后。

    这层需要最为迫切的当属八戒。八戒本为掌管天河的元帅,却为情欲所驱,酒后戏嫦娥,被贬下界。下凡后先给福陵山云栈洞的寡妇卵二姐做倒插门,后来又娶了高小姐,取经路上更是见色即动凡心。八戒下凡不曾捡择,误投猪胎,食腹巨大,因此对食物的满足成为他行动的指南。

    安全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在受到威胁的环境中,对安全的需要会变得非常急迫。这种危险包括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犯罪潮,社会解体等。在这些情形下,人无暇顾及其它,只能退回安全需要的层次,以备防御。

    沙僧坠入流沙河后,吃人无数,算是解决了生理需要,但是却要承受七日一次的飞剑穿胸胁百余下的酷刑。虽是七日才一次,但可想,余日也要笼罩在酷刑将至的焦虑之下。因此,沙僧处于安全需要层次。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得到满足后,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并且以此为中心,重复着已描述的整个环节。对情感的需要包括情感的付出和接受。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他会强烈地感受到孤独,被抛弃,被拒绝的痛苦。

    归属的需求则表明个人会渴望同人们建立一种关系,渴望融入团体并拥有一个位置。他将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付出努力。尤其是在面临共同的磨难或敌人时,对归属感的深刻渴望会更加强烈。

    白龙马为龙王之子,犯罪遭诛,此时白龙马处于安全需要之中。正逢观音菩萨路过,将其搭救(安全需要得以满足),“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于是,白龙潜入深涧,只等取经人来。在取经团队中,白龙马是唯一无法自主行动的(除去黄袍怪一难主动出击)。他必须紧紧依附于团队,才能求得功果。

    尊重需要
    当个人因归属需要而进入团队之后,即个体社会化后,个人就会产生一种获得对自己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较高的评价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独立自主,也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悟空守着花果山福地洞天,不愁吃喝;学艺归来之后,大闹地府,“九幽十类尽除名”,生死无忧;受拜“美猴王”,与七十二洞妖王结拜,亦有归属。但悟空对自己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期待,他是要做“齐天大圣”的。

    所以,当他听说“弼马温”是未入流的官品,当他虽受封“齐天大圣”却只是看管蟠桃园,当他听说王母设宴却没有邀请他,大闹天宫就成为他满足自尊的途径。

    自我实现的需要
    即使之前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马斯洛仍然在预期新的需要产生。当满足尊重需要的过程中,一个人认识到“自己能够成为什么”,而“必须成为什么”在此刻生发出来。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种需要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愿望,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

    马斯洛眼里的自我实现者是这样的: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

    贞观十三年,玄奘法师受官爵“天下大阐都僧纲”,无世俗之需缠身。但法师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位僧人必须去求得“大乘佛法”。纵西天路远,纵虎豹妖魔,玄奘仍发下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这便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 动机与表现

    需要决定表现。

    就算不去取经,猪八戒也是有家室、有产业的,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猪八戒很勤快的,一个人把整个高老庄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取经这样的苦差事对于猪八戒来说自然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就算菩萨拿着“前程”诱惑,拿着“伤生造孽”的罪罚恐吓,八戒也不买账。

    八戒道: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 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对此,菩萨亦无法可施,只得满足他的生理需求。

    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这样八戒才勉强同意加入取经队伍。即使如此,取经路上,八戒仍是时刻惦记着高老庄,耳朵里攒碎银子,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实在是动力不足,表现不佳。

    沙僧为的是要摆脱刑罚,获得人身安全,他不求有多高的奖赏,只看重的是任务完成。所以沙僧最沉默,最谨慎,最不好惹事,类似今天害怕丢编制,丢工作的那种人,在团队中默默无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白龙马的心思是坚定的,因为他的需要只有团队的存在才能给予满足。团队散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灾难。因此,在团队最危险的时候,唐僧被变成老虎,悟空遭冤枉气回花果山,八戒、沙僧不敌妖怪的时候,白龙马会现身刺杀黄袍怪。当他看到八戒要分行李,散伙儿的时候,就会硬拉着二师兄,不让走。

    悟空则对自身的实力和对工作的胜任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信,因此他并不看重外在的名声和无根据的奉承,而是很享受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过程。他智慧高、本领强,天生喜欢反抗与战斗,一双火眼金睛容不得妖怪出没。他并不急着把真经取到(否则不过一个筋斗的事儿),一路上逢到有事就要揽(包在俺老孙身上),因为他认为这是他自身的价值所在。

    唐僧既不贪恋俗世功名,也无任何迫切需要,更无广大神通,他却拥有最为坚定的信念。一路上,他承受的痛苦最多,一会儿被妖怪抓走,眼看要被吃掉,一会儿被妖精逼婚,纠缠不脱。他也害怕,他也动心,但他没有一刻放弃取经的信念。

    就是因为唐僧始终在,唐僧的信念始终在,取经的队伍才坚持到最后。

    这便自我实现,让一个人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一切。

    5 得证大道

    表现决定功赏。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总言之,三藏和悟空成了佛,八戒得了美差,沙僧和白龙马成就金身。

    三藏和悟空所对应的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与其它需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满足不是对外界的获得,而是源于内心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在马斯洛看来才是最重要的,最能展示人性之完满的发展。

    沙僧和白龙解除危机,得偿所愿,一路勤勉,得成正果。

    为八戒说两句。

    八戒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才去取经,在常人看来这有些不够高尚。其实我们要替八戒着想一下。生理需要处于最低层次,但它是唯一与人的生物性,人的机体密切相关的,其它的需要则与人的精神,心理相关。

    八戒食量巨大,西行路上何曾吃过一顿饱饭,但他没有一次因为吃不饱而抱怨;八戒好色,多少被女妖怪戏弄,但他没有一次因为贪恋女色而嚷着散伙。在整日饥肠,毫无情欲的路途是,还要牵马,化斋,与妖怪战斗,被妖怪抓走,能坚持下来就已是非常不易了。

    人的生物性最有可能发展成欲望,欲望容易膨胀,很难满足。八戒虽有发乎原始本性的食、色,但却没有任其泛滥成欲望,极尽其克制。这份克制,同样是修炼,同样可得正果。

    所以,摆脱了生理需求的人,同样值得敬佩。

    6 人性之路

    《西游记》展示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一生追求、探索生命真谛的最高历程。

    以追问人性内涵的马斯洛学说将人性的发展分为可进阶的需求层次,通过努力将自我提升,达至完满。

    当马斯洛遇上《西游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辉映,让我们观照到自身人性的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马斯洛遇上《西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xm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