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一课,我们学习了正常化与偏态所适用的范围:3-6岁的孩子。
一、什么是正常化:
当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时,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则正常化就会自然呈现,反之就会出现偏态。
导致孩子出现偏态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四种情况:
*动作常常被禁止;例子:毛建炜的多动,奶奶带大,为了他的安全,处处被限制不让动,所以孩子变本加厉的动。
*成人的意志取代了孩子的意志;例子:假选择真控制,吃饭的故事。
*遗弃:身体上的直接遗弃,比如孤儿院里的孩子;语言威胁,说类似“不要你了”的话;有放弃意味的话语,比如:唉,我也管不了你了,你爱咋咋地吧。要玩游戏就玩,要吃垃圾食品就吃吧;在孩子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插手去帮他:无视孩子的努力,不被信任;没有沟通:跟孩子几乎不话说,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所以懒得跟她讲。
*被打扰或是被中断的专注力。
二、孩子出现偏态化的突出现象:
*自卑挫败
*常常眼高手低,心里想得到,自己的能力却做不到。
三、正常化与偏差行为的幼儿性格特征对比与偏差行为的定义:
正常化行为的性格表现偏差行为的性格表现偏差行为的定义偏差行为的两种病理模式
专注任性杂乱、无秩序感的动作、不服从、神游【即遁走,逃跑】主要是指精神上的逃离,比如和他说话不与人对视,常常充耳不闻,但并不是真的没有听见。更严重的就是心神脱离身体,无法身心合一的典型精神疾病,比如癔症。又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后称癔症)。神游状态在分离性障碍中被称为癔症性漫游,具体表现上面表格中提到了,这里补充一点,此时当事人能保持基本的自理能力,如饮食、个人卫生等;能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如购票、乘车等。
· 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如经历战争,遭遇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生活事件等。
· 幼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躯体或性的虐待,可是是成年后发生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人格方面具有暗示性、情感性、自我中心性、表演性、幻想性特征的个体,是癔症发生的重要人格基础。
*障碍【即隔离型】
*僵:性格柔弱型孩子则表现出粘人、撒谎、逃避困难爱哭泣等吸引人关注的行为来获得满足。
*战斗:性格强力型孩子会通过对抗,制造混乱,打架斗殴,表现得叛逆等方式来获得满足。
*纪律混乱懒惰:心理上的懒惰,不想做任何工作
*有自信、独立胆怯自私:自我中心,不顾他人【自私的人他的生存是被威胁的】
*勇于接受挑战霸道爱争吵:总把别人往坏处想,随时都会吵架
*爱好和平、友善懒惰完全服从:该为自己发声时,总是忍气吞声,但心里并不舒服。
*积极被动依赖:明明自己能做的事,还是要让别人替自己做。
*乐观无法忍受挫折爱幻想式的游戏:比如沉迷虚拟网络游戏等
*喜爱工作幻想不稳定的注意力
*同理心依赖自尊情节重:怕被笑,怕做不好,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惧怕:某些表现突出的惧怕
--占有欲:用心理化、生理化的关系去占有想要的东西
好消息是,这些偏差行为是可以经过治疗逐渐消失的。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实现正常化呢?5个必备条件如下:
*一份工作;
*一份由真实物品构成的工作;
*一个被孩子自由选择的工作;
*一份用手来完成的工作;
*一份以专注状态进行的工作:例子,放大镜的聚焦极化现象。
关于这第5点中提到的专注力问题,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专注力是敲门砖。我们工作的主要价值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专注力!如果3-6岁的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专注力的问题。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做好这样的角色:
第一:向孩子示范最好的人类特质,并能识别自己的偏态且能自觉地不投射到孩子身上,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两股力量合二为一。
第二:每天随时要为了孩子预备好环境——观察孩子——协助孩子与环境进行连接——然后再观察——然后排除,孩子发展中的障碍;——然后再预备好环境——再观察——再协助孩子与环境进行对接——然后再观察——然后再排除孩子发展中的障碍——......不断的工作循环以帮助孩子正常化发展。
以下3个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跟随:如何跟随,观察孩子的眼神在哪里,他的眼神在哪里注意力和大脑就在哪里。
*跟随过程中引导和协助孩子时要注意的分寸感是什么:毫不打搅的观察,不要因为看到孩子反复做同一件事没有做成而去帮助他,而是在他流露出需要协助的希望【如何识别很重要】或明确提出需要帮助时才适时的帮助他。真正爱孩子是让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建构她自己。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大人要注意这种选择权利的层次,要能识别哪些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不能让孩子去做选择的。否则既是大人的无知,也是不负责任。比如,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她能自己选幼儿园吗?答案是可以,但只能凭印象和感觉喜好来选了。但这显然是草率的。具体来说,要考虑很多方面的情况,比如教学环境怎么样?教资水平过硬吗?教学理念如何?等等,显然这么小的孩子没有这么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孩子来决定,如果想要让孩子发挥自主权,让她自己选择,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大人先经过衡量,找出几家适合她的理想幼儿园,然后再带上孩子去分别去参观,最后让她自己从中选择。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的选择权,鼓励了她上学的积极性,还避免掉全部交给孩子选择的草率性。
最后我们需要谨记:我们所有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正常,其实蒙特棱利终其一生也在致力于:让全世界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关注【笔优优家庭教育】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学会解决亲子成长问题和家庭矛盾。若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难,也可以私信或留言评论,作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专业回复,希望我们可以在育儿的道路上共同成长为智慧家长,助力孩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