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顺序”是个好东西                      

“顺序”是个好东西                      

作者: 孟令爱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7:24 被阅读0次

    孟令爱

          顺序不是个东西,不是个具体的物,而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但是不能单独呈现,须依托具体之物,或者文字。

          顺序是个好东西,因着它,让你写出来的东西有条理,思路清晰。并且当你写作文发愁字数的时候,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真的……

          常见的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另外,这个顺序可以出现在整篇文章中,可以出现在几个段落中,也可以出现在某一个段落中。一篇文章也可以几种顺序综合运用。

          另另外,顺序的运用非常广泛,除了说明文之外,日常谈话发言,写记叙文,议论文都能运用。

    时间顺序

    超级爱这个顺序,因为熟悉。

    一、四季、月份顺序

    1、《大自然的语言》:

        春-夏-秋-冬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压缩一下:

    立春过后,花开。

    再过两个月,动物多了。

    于是转入夏季,植物孕育果子。

    到了秋天,果实熟,叶子先黄后落。

    冬天,大雁南飞,昆虫绝迹,草枯,有雪。

    2、《大雁归来》:

    3月-(插入去年11月)-4月-5月

    1自然段: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了

    3自然段:插入去年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5自然段:195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9自然段: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

    10自然段:在5月来到之时,

    3、课文旁证一(正):

    《醉翁亭记》 春-夏-秋-冬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课文旁证二(反):

    《三峡》 夏-春冬-秋,貌似季节时间,但实际是按照水量递减的顺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二、年份顺序

      《被压扁的沙子》课文的整体框架中的年份顺序。9年:1980年——1989年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朽……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 ……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

    三、自然生死循环顺序

    《时间的脚印》 第6自然段: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岩石在被破坏——又被陆续搬运——堆积起来——重新生成岩石——岩石在被破坏……

    四、从古到今

    1、《恐龙无处不有》

    第10自然段:大约在两亿年前  

    第11自然段:随着时间的流逝……大约在5000万年前……

    2、《时间的脚印》

    第28自然段: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

    高大树木化石:石炭纪(大约3.54亿年到2.95亿年前)

    长毛“象”“犀牛”:第四纪冰河时期(大约80万到1万年前)

    空间顺序

        这也是可以一目了然的顺序。但是本单元没有例子。《故宫博物院》《梦回繁华》《核舟记》最典型。

    逻辑顺序

    最烧脑的顺序,经常被它玩弄却不自知。

    一、先总到分(由分到总)

    1、《时间的脚印》

    第6自然段: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第8——14自然段:岩石各种原因下被破坏

    第15自然段:旅行(被陆续搬运)

    第16自然段:沉淀(堆积起来)

    第17、18自然段:重压和胶结(重新生成岩石)

    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这个总分关系。

    2、另外第22、27自然段,都是用总括来引领下面的段落。

    3、课文旁证:《苏州园林》

    二、有主到次

    1、《大自然的语言》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7、8、9、10自然段就是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2、《时间的脚印》   岩石被破坏的原因,第9、10、11、12、13、14自然段就是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炎热与寒冷风吹雨打,空气和水中的酸,水和空气进入岩石的孔隙,生物破坏,人的作用。

    三、从现象到本质(规律)

    1、《恐龙无处不有》   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2、《被压扁的沙子》   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成因分析,得出规律性的实质认识:地球撞击曾经发生,并且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四、先概括后具体  

        《恐龙无处不有》

    第1段概括事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2-14段:以恐龙化石为例具体阐述

    第15段: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逻辑

    1、《大自然的语言》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4、5):物候观测的特点和用途。

    三(6-10):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怎样观测)。

    四(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本课第11段总共6个句子,从物候学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来阐述“意义”。

        1句:物候学的近邻学科是生物学

        2、3、4句:物候学研究的目的:预报农时,农作物区划,造林采集树种的日期,引种,避免减轻害虫侵害

        5、6句:物候学研究的必要性:中国山区面积大,开展山区农业发展。

    3、《时间的脚印》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1-4):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二(5-29):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三(30-31):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顺序”是个好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ga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