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趣味红楼

趣味红楼

作者: 莫芳不赏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21:53 被阅读0次

    我一直很喜欢正乙祠的一副戏联,“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这联子真的很耐人寻味,就像红楼一样,耐人寻味,在每个年龄段品读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话说红楼开篇说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得蕴含人间多少悲欢情愁,又使多少世人流下了惋惜之泪。近期完成了四刷,第四次读完这本神奇而又唯美的著作,想写点什么,也好久没下指写文了,今且卖弄卖弄,也仅仅是茶余饭后的笑谈红楼,并未带有任何批判性,针对性,各位感兴趣的看官也权当一乐吧。

    自幼获悉四大名著属红楼争议最大,因当时印刷技术限制,导致手稿传阅过程中或丢失或损坏,导致红楼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得了一个残缺美,即便如此还是不能阻止其成为伟大的著作,曹公也因此被冠以才子之雅号。应该是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到过老师介绍红楼,也知道红楼并非曹公一人完作,说只有前八十回是曹公原作,后八十回是他人续补。续补的人也很多,但是整体来看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程高本,而且我们老师也是推荐这个版本。曾经也看到过张爱玲有如此感慨,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带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但是那时候也许是自己阅历有限,或者资历尚浅,看不出文词好坏,更谈不上喜欢热爱,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啃完。讲真的,那么厚的一本书,若非考试需要,我是不可能有毅力看完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得感谢那位把红楼列为考试内容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和红楼结缘,也就无缘欣赏如此优美的文词了,当然也领悟良多。

    嗯,里面的文字很优美,我想即便没有故事情节,单凭借这一百来首诗词,曹公也能在文人世界里面有个一席之地。其实我也很佩服曹公,能写出《红豆词》这种都让世人赞叹不已而又无法用文字赞美的词,又能写出像薛蟠十分庸俗不堪而又低俗无趣的句子,或许是曹公人格分裂吧。

    相见相离相思苦,论苦不过想念你。好书好词好乐曲,论好不过红楼梦。每当红楼箫曲响起,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沉醉,那大观园的青春王国里的一张张青春红颜,总会萦绕于眼里梦里心里,也不禁想起年少轻狂的时光,那一次偷读红楼的场景,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躲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上着英语课偷偷的品味着红楼梦,甚是入迷,忘了是沉迷文字的优美还是沉迷情节的代入感,总之就有些望我,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上课时间看着课外书,很入迷那种,然后老师来了,你的同桌或者邻桌,很紧张,使出浑身解数的压低声音提醒你,但是你太入迷,最后还是不能逃脱被收缴及叫到训导处喝茶的糗境,但是那次,我一反常态,拼了命的保护着她死也不放手。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当时拿来的勇气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挑衅权威。或许就是受红楼的影响吧,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慢慢的活出自己,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精神独立,不依附于他人,不将就于他人的独立个体。

    红楼一书给我太多的领悟了,宝玉的“情不情的菩萨心肠”,黛玉的“情情的真性情”,宝钗的“不关己不开口的八面玲珑”,妙玉的“欲洁又不洁的槛外人”,等等等。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风骚,都很喜欢,都值得我去欣赏领悟和反省。

    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十分不喜欢薛蟠这样的纨绔子弟,觉得一点都不成材,很不堪,每天看到漂亮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就想着包养,所以当看到被柳湘莲痛打狂揍的时候十分解气,暗自拍手称快,也不喜欢贾瑞,自己没一点本事还癞蛤蟆想着吃天鹅肉。也不喜欢贾珍贾蓉,完全不顾礼义廉耻,放纵自我。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青春期,那些年少轻狂的时光,而且经历的人事多了,自己的阅历也丰富了,慢慢的对当初自己十分不堪的人有了一种悲悯,仔细想来,自己有时候不就是这样的人?身边不就很多这样的人?

    可能薛蟠本身也不坏,也就调皮点,一帮酒肉朋友呢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各种怂恿忽悠他,加上家里有钱有势又被母亲宠过了头,就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天不怕地不怕,假如真叫他自己杀人放火,估计他也不敢。这次读到他被打了以后,抱伤在床,对自己有一种反省:“我长了这么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真的很为他欣慰,且不说他是真的想有一番作为,还是为了面子想逃避亲友,但是这份反省,真的值得我学习,每次读到这里都很欣慰,真是醍醐灌顶,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真的很缺少独处的时间,缺少自我反省,自我思考的时间,我们若能多静下来思考,就会少做很多糊涂事,所以我们太需要独处自思的时间和空间了。

    还有宝钗,小时候看到曹公笔下的宝钗几乎是完人,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无一不称赞她,真是圆滑世故八面玲珑,每个大人都十分喜欢她,觉得她懂事,贴心,记得当时很羡慕她,想成为这样一个惹大人疼爱的小孩。但是人在不同的年龄有不一样的性格,如果一个妙龄青春少女有着四五十岁的处事之道,想想也是挺可怕的,也挺可悲,少了那份童真,也少了那份乐趣。所以对宝钗这个角色的看法有些复杂。再有,谈到宝钗,不得不提一下滴翠亭金蝉脱壳的情节,这也是被世人所诟病宝钗的一个有力证据,就连张爱玲都说宝钗有害黛玉之嫌,但是我们纵观所有版本都没有再提到这个事件,更别说对黛玉有什么影响,所以可能就是因为本能的叫出了一句“颦儿,你往哪里跑”,因为来到滴翠亭前,宝钗是一心想着去找黛玉,所以心里应该是一直挂着黛玉的名儿,这从心理学上是能说的通的,总之吧,世人均有是非面,就像《增广贤文》里说的:“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这世间绝无完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就让世人随意评论吧。

    红楼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首先她被定义为古典文学,毋庸置疑,文词十分唯美,很多优美的诗词曲赋,诸如耳熟能详的十二金钗判词及对应的曲目,还有红豆词 ,葬花吟等等。但是这不仅仅是一本文学著作,里面描写茄xiang的制作过程,你会吓一跳,想吃个茄子真不容易,需要多少老母鸡,需要多少精力?让人瞠目结舌,还有在描写惜春作画时,宝钗的建议,如何采购,如何用纸,如何用料,如何作画,那好几篇福的单子,亦不亚于美术学院讲师授课的讲义,以及描述建筑,也很值得相关人士查阅参考,让我十分佩服的还有医学,可卿病重,张友士号脉如何号寸、关、尺那段,通过脉象即可判断病情,连同生理心理都分析的真真切切,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时也略为遗憾,现在懂这种手法号脉的中医真是凤毛麟角,都是听听心脏心率什么的,很少会寸关尺了,几乎要失传了,这也是我们中医的一大遗憾。例举诸如这些吧,我想红楼梦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我认为红楼梦还是一本佛经,真的能指引读者参悟一些事情,我也是其中之一吧,虽不敢扬言参悟了佛法,看破了红尘,但真的是心静了许多。真道是:繁花似锦亦可顷刻间幻灭,人生到头来就是一场空,一切都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即可知不可知的命运,即便现在知道了自己往后的命运,也是无感知的,因为事情还没发生,只有真正发生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所以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慢慢的走向结局才是最重要的,真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真是,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世事变迁,皆不由人,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趣味红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im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