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21天刻意练习(六)
原创:如水
校对:娟子 如水
编辑:杨荷 娟子 如水
Day8区分“请求”和“命令”的收获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比如我希望你帮我分担一些家务,就可以具体到帮我把厨房池子里的菜洗了……等等具体请求。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用到抽象的语言,有时也会让自己迷糊,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对方就更不明白你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女儿经常会说:我要自由!那么我会问:你希望的这个自由是什么呢?
她说:就是不写作业,想要下楼玩去。
好吧,我就满足她,也没规定时间,过了20分钟,就听到她的敲门声,回来后就主动写作业去了。
提出明确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沟通的困难。比如:儿子,上完网课就把Ipad关了休息一会。换成:儿子我看到你已经上了三个半小时的网课了,之后又接着刷课后习题,我担心你的眼睛会受不了,先关上iPad歇一歇。
这样孩子更多体会是妈妈的关心,当然这都要出自自己的真心,而不是带有目的。如果你的想法是想让孩子停止手中的电子产品,或者有这样的想法时提出请求:你应该休息一下,你应该出去运动一下……那么这个请求已经成为对他人的要求了!
在编辑整理过程中让我想起前两天,和小宝之间发生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到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爱孩子是多么重要!
小宝晚上睡觉的时间一直就很迟,从刚出世就是如此,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越是晚上她越是玩的兴奋。现在上小学了,哪怕作业在晚饭前完成了,也会拖到九、十点才洗漱上床,然后读故事,听故事……也要个把小时才能躺下准备入睡。
我既担心她的睡眠时间不足,也因为我想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她弄妥了,我也可以安心干自己的事。于是我们之间总是因为洗漱的事情,弄得很不愉快,有时我等不了她,她干脆就说待会自己洗。
那晚她依然沉浸在自己玩耍时间里,看着她自顾自地玩得很开心,不忍打扰,可时间也不早了呀!于是我上前,蹲下身子问:小宝贝,打扰你一下,可以吗?我们先来洗屁屁洗个脚……
她抬起头来,露出灿烂的笑容说道:当然可以啦!我非常乐意。然后起身一边跳跃一边开心地说着:妈妈今天好温柔地说,我很开心!
这结果让我有点没想到……似乎也验证了刘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和孩子不同频时,你的声音就是噪音;和孩子同频时,那所有的声音就是指令。
收获欢喜之余我回想那个当下,我真的没有多想任何事情,只是看到这样一个生命,我想这样做,这样说……没想到她的反应竟是如此美好!和以往的狮吼功完全不一样的功效。
以往我的音量是由小到大逐步递增,她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不是装的没听见,就是听不见,直接掐断跟你的连接,你的耐心一点点被磨掉……然后可想而知就是不愉快收场。
因为孩子能明显感受到语言里的能量是充满爱意的还是带有目的和要求的?估计你会问有这么神吗?有!只是我们大人不自知而已!这种先天感应灵敏度已经在重重欲望和执着心下被掩藏,被包裹住了!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一旦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难免就会滋生出指责,我这都是为你好啊……以爱的名义,越发觉得自己很有理似的,情绪难以控制爆发……我又再次翻起《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书中说到:希望我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这种爱,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在刚出生几年里,我们是如何爱自己孩子的……
是的,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能感受到最大的能量。我经常陪小宝看迪士尼的动画片,几乎每部影片最后表明的都是爱的力量唤醒更多的智慧,爱的力量解除魔咒,爱的力量让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一旦我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那么人在听到命令时,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服从,要么反抗。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呢,曾经老师说过:如果你提出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这都是命令!我还补充老师没表达完整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提出请求的人仍然还处在被拒绝的情绪中,那就是命令。
书中还说到一点,如果你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说我们越是将对方的拒绝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因为对方也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这种强迫感,对方就更不想满足我们的愿望或者这种请求。有点绕啊,也就是你不含期待的提出你的请求,结果是开放性的,无论什么结果你都坦然面对,因为在我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情况下,也就表明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