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意》开头
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
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我住的地方不远,仅需坐一站电车,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
平常就算没什么事,我也常到日高家走走,不过那天却是有特别的事要办——这么说好了,要是错过那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分析:
第一句开门见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前两个字“事情”,会让读者有一种想往下阅读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呢?
第二段,具体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我”为视角,去往日高邦彦的住处。这一段的第二句,是日本小说中常见的桥段,详尽地为读者叙述出“我”的家和日高邦彦的住处两者间的距离。这样写颇具代入感,容易让读者逐渐进入小说所描绘的剧情之中。
第三段,作者抛出了悬念,强调这一天不同以往,因为“要是错过那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简单的三段话,让小说充满了神秘,吸引读者继续阅读。这三段的特点属于正常的叙事风格,时间地点人物,依次交代,顺便抛出一点点悬疑因素。
2.《白夜行》开头
出了近铁布施站之后,沿着铁路往西走。已经十月了,天气仍然闷热难当,地面却是干的。每当卡车疾驰而过,扬起的尘土极可能会飞进眼睛,让人又皱眉又揉眼睛。
笹垣润三的脚步说不上轻快。他今天本不必出勤。很久没休假了,还以为今天可以悠游地看点书。为了今天,他特地留着松本清张的新书没看。
公园出现在右边,大小足以容纳两场三垒棒球开打,丛林越野游戏、秋千、滑梯等公园常见的游乐设施一应俱全。这座公园是附近最大的一座,正式名称叫真澄公园。
分析:
第一段并没交代主角,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地点时间环境描写,给读者一副清晰的视觉画面。
第二段交代了主角,也给出了第三人称视角的答案。这又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因为“他今天本不必出勤”。后面一句告诉了读者,他是一个爱书之人,还是一位喜爱推理小说的读者。
第三段是对第一段画面的延续,说明笹垣润三又来到了公园附近,作者又简述了公园的特点。
这三段是以画面感为主要特点,在其间透露了一点点主角的信息。
3.《假面饭店》开头
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是内线电话。看了一眼,是从饭店十六层电梯间打过来的。山岸尚美的心中浮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就在刚才,有一位男客人办理了入住手续,他入住的正是位于十六层的单人间。距离服务生町田拿着行李带着那位客人离开前台、前往房间不过五六分钟的样子。町田是刚刚入职一年的新人。希望他不要犯下什么重大的失误才好,尚美暗自担心道。
“你好,这里是前台。请问有什么事吗?”
“我是町田。我现在刚把客人带到1615号房间,他说房间里有一股臭味。”
“臭味?”
“是烟草的臭味,明明是禁烟的房间,为什么会有烟味呢……”
尚美立即操作起手边的终端机。屏幕上显示出了1615号房间的资料。
那里确实是禁烟房间,清扫工作也已经完成。而且,记录显示,从来没有人反映过这间房间有烟味。
“好的,我知道了。客人在哪呢?”
“正在1615号房间等着呢。”
“那么,你也一起留在那里吧。我马上就过去。”
分析:
第一段比较长,作者并不急于交代时间,而是从一起事件切入,说明这是在一家饭店发生的事情。事件中出现了几个人,但应该都不是主角。作者以上帝视角,观察这个饭店,又通过对话,逐渐揭示不寻常事件的一些蛛丝马迹。从而直接将读者引入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