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而成就自己入世的事业以至于生命的解脱,小而也能够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
2023年1月1日开启道德经学习
学习内容:
10.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学习心得:
10.15 托人向住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时,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心得:孔子在各种不同场所的举止言谈和表现出来的礼节、习惯。他时时处处以仁德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一切言行符合礼的规定。他的一投足、一举手都保持了恭敬的态度和正大的气象。这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也通过自己的“身教”向弟子们诠释了“礼”的真正意蕴。
10.16 季康子馈赠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却说道:'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不敢尝用试服。”
心得:鲁国头号权臣季康子听说孔子生病了,很是热情,便派人给他送去了药品。这给孔子出了个难题,因为周礼里没有关于赐药的相关礼仪。如果比照赐食物的礼仪,孔子应该在拜谢之后立即尝一下,但是,药物不同于食物,在无法确定这些药的药性之前,随便乱吃是可能出大事的。如果拒绝卿大夫的赏赐,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孔子轻松从困局中解脱出来。他先按照赐食物的礼仪,拜谢之后收了下来,但却未立即尝试。他向来人作了解释,实实在在地告诉了对方自己没有立即服食的原因:“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所以不敢尝用试服。”孔子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季康子的感激和尊重,也在事关身体健康的大事上保持了足够的谨慎。一言一行,把礼仪敬诚之义表现出来,真是有礼有节,让人叹服。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就像法律一样,所能规范的事物总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着无礼可循的困境。这个时候,对于拘泥于礼仪的人来说,要么找一个性质接近的礼仪执行,要么放弃礼仪,按自己的想法去办。这两种做法都背弃了礼仪的精神,都是不合适。正确的做法是,像孔子那样,在礼仪精神的指导下,作适当变通。这里我们应深刻理解礼仪精神实质,礼仪是以仁道为宗旨,以诚敬为内在感情要求,以期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只有把握了礼仪的精神实质,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作出很好的应对,甚至是创造出合理的、新的礼仪规制来。孔子面对季康子的赐药,既对季康子表现了敬意,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这个做法足为后世效法,就等于创造了新的礼仪。
处理礼仪问题,需要人生经验,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对礼仪精神的深入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