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没考好,找家长签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应呢?
这个场景是经常会发生的,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孩子考完试后找家长签字。那么如果孩子没有考好,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是严厉的训斥他,让他下次好好学习。
还是鼓励他,下次争取考个好成绩。
其实,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心理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找一个对孩子帮助最大的方式。
1
不能用恐吓式教育。
很多人觉得恐吓比鼓励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所以在孩子没考好时,会说 “好好学,要是以后考不上大学就去搬砖”之类的话。
这种反面教育的多了,孩子可能会努力学习,但是他不是为了追求成功而努力学习,而是为了避免失败,避免“以后去搬砖”。
假如是为了追求成功,孩子可能会希望科目有趣一些,即使难一点也没关系,孩子能够乐于接受挑战,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乐趣。
但是如果是为了避免失败,孩子肯定是希望科目越简单越好,自己能够不犯错。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是压抑、战战兢兢的,如果碰到难题,避免失败的压力会让孩子很着急,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避免失败的孩子最终肯定会败下阵来。
而且,在孩子长大后,如果是以追求成功为目标的话,会不害怕做有风险、比较困难的事,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如果以避免失败为目标,不安全感会掌控孩子的生活,在它们的驱使下,孩子会按部就班的工作、害怕改变,也无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2
不要让孩子觉得有愧疚感。
对不起你们很多人会对孩子说“我们这么辛苦供你上学,你就考这么几分”之类的话。希望让孩子觉得我们很辛苦,从而能够激励他努力学习。
这些话,确实会让孩子有愧疚感,觉得对不起父母,孩子也会努力学习,为了不让自己有这种负罪感。
这样做短期来看是有效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可能因为愧疚感而讨好父母,从而养成讨好型人格。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非常懂事的,他们会尽量不让父母伤心,也尽量不给父母压力,比如让我们买本书可能都会有愧疚感。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不会拒绝别人,否则就会觉得对不起别人,也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好朋友不再喜欢自己,说句话都要斟酌一下,想一想是不是会让别人讨厌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一般都有社交恐惧症,因为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害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是很累的。
所以,我们可不能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而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性格。
3
不要说违心的话鼓励孩子。
我们不要对孩子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之类敷衍的话。因为孩子知道,这是有关系的,孩子和我们都关注考试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考砸了之后的心情。
但是,我们也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因为孩子笨不笨不是孩子自己能决定的,这样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他很笨,就是学不好这门课。如果是这样,孩子还会努力去学吗?
一门课是不是能学好,不是取决于他笨不笨,而是取决于付出了多少。
我们要让孩子关注到学习的过程本身,让孩子知道,再难、再不擅长的课,经过努力也是能学好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可以问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是压力比较大吗?能不能跟我讲一下整个做题的过程?
引导孩子回忆出做题的过程。比如做到哪一题卡住了,做题的时候时间是不是来不及了等。
把整个做题的过程陪孩子经历一遍。然后告诉孩子,这一题不会做,那以后要多找这种类型的题目做。时间不够了,以后就要多练练,前面要把握好节奏。做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比较着急,那么就先把难的题目放一下。
这样,孩子就知道了学习是一件过程性的事,而不是“聪不聪明”的一锤子买卖。
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这样正面的教育,孩子也知道,自己付出了努力之后,是能够考个好成绩的(追求成功的心态)。
除了心理上的引导之外,在学习方法上我们也可以指导孩子。
这里我分享一种有效的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多做“刚刚好”的题目。什么是“刚刚好”的题目,就是孩子需要经过30分钟到1小时的思考才能够做出来的题目。
30分钟以下就能做出来的题目过于简单了,而超过1小时都做不出来的题目就太难了。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做整本练习册,整张试卷。而应该把里面的“刚刚好”的题目挑出来,多做、多想(每题花费30分钟到1小时),成绩肯定能上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