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291f19ad1cd92dd0.jpg)
引言: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归根结底,是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是新时代的权力更迭和转移,并有可能出现的世界新秩序。
我们何其有幸能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而这种东西方的碰撞,其实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发生过,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在我翻开这本《中美相遇》时,却依然感到无比激动和震撼,近代史的屈辱,让我们更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反思,不要重蹈复撤,在和美国的相遇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较量,不同的人种、民族、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这样两个国家又会分别走向什么样的道路。
关于本书:
这本书涵盖了18世纪晚期到整个19世纪,而单看两国的历史,都有种平行宇宙的感觉,我很难想象美国在1776年建立,而那时的我们处在封建王朝的清朝乾隆四十一年间。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恰到好处的图片,对当时的人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述,用深邃的历史眼光,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太平洋两端的两个大国相遇,这两百年间的爱恨情仇,跃然于纸上,也对现在的我们去理解今天的中美关系,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
对于过去,我们不能想当然
我们常说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所以导致了它错失了走入“近代”文明的机会,可作者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答案,他是这么解释的:
事实上,我们往往忽略了站在马夏尔尼事件背后的清代中国的世界秩序,这一秩序至少自明朝以降已经运行了数百年,乾隆时期的中国也完全浸淫在这套体系之中,并通过种种手段维系其运作,假如没有欧洲殖民主义渗入的话,这套体系很可能将会持续运作下去。
这句话在我看来是说,我们用现代人的上帝视角已经知道并验证了当时的西方文化和模式的确是更强大而富有生机的,但是当时的清朝人却并没有这么长远的眼光,他们只能根据传统经验去执行曾经的模式,而且模式本身也没有对错,只看是否合适,而当两种模式互相碰撞,注定会产生胜负输赢,而成王败寇就导致了我们积平积弱的百年屈辱史。
而这样去看待问题,我对于那段历史就没有那么排斥和怒其不争了,反而有些觉得自己目光短浅,笑,我们需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看待过去,不能想当然,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却可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fd70dc24bd7b245b.jpg)
关于司法主权和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性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里的每一个不平等条约都需要熟读并背诵全文,比如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内容涵盖关税、领事裁判权、领海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
当时在背诵这些内容时,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书本里也没有多长的篇幅去讲述里面的利害关系,我在阅读《中美相遇》这本书时,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幼稚而可笑。
作者用一名普通的农妇之死,清朝官员立案调查作为切入口,引入清朝时的司法断案和判刑操作步骤,并同步跟进美国方面的反馈,以及接下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再引申出这些条约的签订,一步一步发人深省,让我们去思考这些条约签订后,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国家的领土、领海无法控制,对于国家的司法主权无法控制,正义不会得到声张,国籍、人种就是正义,贸易、经济、外交皆任人鱼肉。国将不国,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虽然这些条约已经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但是时时刻刻都需要被我们铭记在心,那是屈辱的岁月,不应该被遗忘。
同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去联想,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的协议,比如和东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与彼时彼刻已经无法同日而语,我们是为了发展,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共创美好未来,而走在一起。
人类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已经不再是零和博弈,不再需要冷战思维,我们将会和美国走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与君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5b050fcbf3e05c5b.jpg)
ps:把我最喜欢的up主说过的一句话放在下面,配合阅读《中美相遇》这本书,理解美国过去、现在亦或未来的各种骚操作再合适不过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