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英国也就算是惨胜吧!控制全球大洋的多个海上基地,咽喉之地,都抵押给美国贤侄了;大英国力弱了,又赶上亚非拉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只好都放他们独立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都是那时独立的。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及其他等,独立前都是英属马来亚,只不过新加坡相当于大英的直辖市,是有单独的总督的。新加坡立国之父李光耀先生,认为新加坡是个城市,连淡水都缺乏,要从柔佛买水,嘛都冇,完全独立是无法生存的。因而李先生最初的想法,是要加入马来西亚。
可是马来西亚的立国之父,虽然跟李先生个人关系最好,但认为华人太能干了,太能吃苦了;假如马来西亚吸收了新加坡,将会大大改变国内的政治格局,马来人将会成为华人资本的附庸。因而,拒绝了李先生。
无奈之下,新加坡只好自己建国。《李光耀回忆录》详细记录了这段痛苦的历程。李先生这段痛苦,确实也是世上少有的经历:因为世上绝大多数人们,对领土和地域的诉求,都是没有止境的。
现在若干年过去了,新加坡当然还是个城市国家,还是个弹丸之地,但发展的有声有色。新加坡堪称三无国家:没有人口规模,没有地幅尺寸,没有天赋资源;但以过去所言的“四小虎”,新加坡还是最具活力的国家(和地区)。
马来西亚呢?某个人看来,跟菲律宾、印尼也就是大哥、二哥和三哥吧。
中南半岛或半岛之南的国家,新加坡之外,谁发展的最好呢?为什么?某一直在思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才能发展的最好呢?
想想新加坡工业园。那是李先生跟邓先生谈好的试验田。至今,新加坡还在某些方面,扮演一个有效管理者的角色。新加坡国资局、淡马锡?其实,现成的例子是可以学习的。
某个人的看法是,跟某体量大国搞好关系,至少不要跟她抬杠。名义上,国无大小、人无贫富,都是平等的。但某赞成新加坡的态度,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小国也要有自己的安身立命和态度选择。那当然就是,低调。不要为一时一事,廉价的出卖自己。
希望您记住此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