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鬼子来了》色彩与人物内心
作为导演姜文的出道,代表作。《鬼子来了》无疑是一部十分经典,标志着姜文作为之后导演生涯中,个人风格的启蒙之作。该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与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影片的色彩基调,在开头时就呈现的十分明显——黑白。结尾的时候却又恢复了色彩。
影片运用黑白。黑白的色彩寓意,是什么——本质。隐喻呈现出一种事物,现象下的本质。那么发生在这个村庄里:村民,日军和革命战士。
“谁呀?”“我!”这个开头便交代出来的悬念,直到最后似乎都没揭露。“我”是谁?
镜头里指着马大三的是驳壳枪。驳壳枪这种枪械,在什么时候会使用?从历史材料中我们得知:中国抗战的专用枪械。
有趣的继续,马大三:“出了事谁负责?”
“你!”“年三十晚上我们来取人。”
如果要说蛮横,这位的程度可以说是极品了。——“我是为了国家打仗。弄丢了我的东西,你就应该给我负责。”实在是荒唐可笑至极。细细琢磨,可以发现在黑白之下的东西,看似合理,突兀又好像不是不能接受。但在之后,却满是荒诞。
更有趣的是,当马大三事后给村民们分享的时候,对于“我”的描述,是各种添油加醋。
“蹭蹭蹭,跳墙就撩了。”“那伙子人不会放过我们的。”“那是要全村人的命啊。”跳墙?居然还有类似超能力的技能?那伙子人?不是只有一个人吗?全村人?不是只指名道姓了马大三吗?
为什么?
当描述的对方越是厉害,那么我们会惯性地想到,并给予理解——这的确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可言的了。这能很充分、冠冕堂皇地掩盖过去,人性的懦弱。
担事,那明显不能一个人担。痛苦平分,人之本能。
私设公堂来开始对两名被俘者的审问。扯下嘴里的抹布,首先听见口中出现的,就是“饶命”。
最讽刺的是,这个有能力的的翻译官,叫董汉臣。
第一层的意思,我们都不难理解。“汉臣”的身份,你却跑去给日本人做翻译。充满了汉奸上的讽刺。
但第二层的意义在于,他的确是“汉”,但也同时,是一个“臣”啊。“汉臣”不应该是最能代表知识分子的一个形象吗?可为何落得如此境地?真是让人背后发寒。
董汉臣很聪明。他利用着自己的才能,在两方的夹击之间,寻找着自己活命的突破口。活下去才是真理,所以即使把人话说成鬼话,把鬼话说成人话,这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黑色幽默的典型。用生命来开个玩笑。无尽的后怕才让我们在回味时,才感觉到是真正的可怕。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所有的观众看到这里的时候,无疑都爆料大笑。
笑过之后呢?“说好话咋还没个好脸呢?”“日本人生气客气都是一个样。”“他们为什么不生气?”“因为日本人骂的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村民还是觉得,自己的身份,甚至在为人方面的各个地方,都要优越于这些鬼子。
日本人都一个样,为什么都是一个样?武士道精神。什么是武士道?一种集体主义,在这种思想下,每个人的生死方式,都必须要趋同,都有严格要求的形式。
从后面花村的信仰崩溃,被死亡彻底地束缚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本身就是一个农民,一个种田的出身,只是在这种体质,在这种号召下,他也沦为了一个符号,沦为了一个体制化下的杀人恶魔。
所以到底是谁为难谁呢?
最后画面总算回归了彩色,但却是那么血腥的一幕。头颅着地,却是面带微笑,眨眼三次。
刘爷的话,也总算彼此呼应了。我们可想而知,最后的马大三,在经历了生死的威胁,折磨,污蔑与似是而非等等的隔阂之后,他总算是明白了,这一切荒诞最终的根源。
是我们人性本身的黑暗,这是共性。这是姜文电影“幽默”中的特色罢了。
我们的黑色,在七十多年的之后,依然还有抹不去的鬼子,存留在我们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