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明有很多事等着你去做,但就是不想开始,刷刷手机、吃吃零食、看会电视……表面上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其实内心始终焦躁不安。因为心里有负担,结果事情没做好,玩也玩不好。这就是俗称的拖延症。如果说拖延症是病,那有没有办法治?答案是肯定的。
方法一:
先用一小时解决棘手问题,一位有拖延症的人去求助专家。专家问了她几个问题:“你爱吃蛋糕吗?更喜欢吃蛋糕,还是蛋糕上的奶油?一般是怎么吃蛋糕的?”她的回答是:“爱吃蛋糕,更爱吃奶油,通常是先吃完奶油,然后再吃蛋糕。”和吃蛋糕一样,她习惯于先把喜欢和轻松的工作做完,而复杂又困难的工作则是能拖就拖。于是专家建议她上班后先用1个小时去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这样剩下的7个小时,工作就变得轻松多了。先难后易、先苦后甜,人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这样的标准去面对。
方法二:
坚持小习惯带来大力量,在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参与者每天坚持5分钟健身,这些参与者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自控力明显提高了。小习惯也能带来大力量。因为一个很小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坚持下来,就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信心。如果你想培养阅读的习惯,那么请每天把书打开一下;如果想坚持跑步,就每天先穿上跑鞋去楼下散步……
方法三:
立此存照,让朋友“监督”,借助外部力量来帮助自己改变拖延症。比如让身边的好友“监督”自己,可以把要做的事以清单的方式发给好友,请他们不时地提醒自己。也可以把它发到朋友圈,让朋友知道你近期在做什么,每天打卡,在朋友的鼓励下,更好地实现目标。
方法四:拆分成小目标逐个击破
有时拖延症是因为目标太大难以执行,这时可以把目标任务细化成一个个更容易完成的小目标。以50公里竞走为例,专业运动员全程走下来最快也要4个小时左右。普通人想完成显然难度不小。但如果我们尝试将50公里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例如每5公里设为一个阶段,那么你看到的就是10个5公里的目标,心理压力就会降低,也更容易实现。掌握了上述的方法并反复练习,相信你也可以渐渐改掉拖延的坏习惯。
其实想想日渐老去的父母,想想一天一个变化的孩子……人生恨短,被耽误的时间不可追回,回头再看看自己手中的目标或计划,还需要明天才开始执行吗?难道不是应该现在、马上、立刻开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