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水,悄无声息的慢慢逝去,我们曾经年少的面孔都将渐渐泛起岁月的皱纹。母亲,是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本源。想起母亲年轻时的笑貌,往事历历在目,一切就像发生在昨日。岁月流失,青春败给了流年,我们尽力保持那份年轻的心态,让岁月慢些带走我们对母亲的青春和美好的记忆。
青春洋溢的母亲(左一)深切怀念我的母亲,2017年12月1日6点20分,我亲爱的的母亲静悄悄地走了,走完了她人生的69个春秋,任凭我们怎么呼唤,母亲她老人家却义无反顾地踏上另一个世界。在临别前的10多年里,母亲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各种疾病缠身,但也没想到离别的日子会来得那么快,我本想好好地多服侍她一段时间,但她生怕给儿女们添麻烦,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走了。在我们眼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母亲,她的品行影响我们一生。
刚强自立的母亲母亲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年诞生。回望母亲的一生,也正如我们年轻的共和国一样,母亲的一生命运跌宕,可以分三个阶段概括母亲一生的生活状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青少时代;挺进大兴安岭的“拓荒者”岁月;奔波游走的晚年生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青少时代。现在,让我们回到母亲的年轻时代,重逢我年轻的母亲。母亲是黑龙江省双城市人,姥爷家下放到双城市农村地区后生下了她,母亲的年轻时代基本在十年动乱状态下渡过,当时1969年的母亲,也正是她20岁的青春年少,但家庭背景原因,她过早地目睹了世间百态。姥爷家风一向很正统,姥爷家原来在旧社会是北京人,他在旧社会是个读大书、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技术类型官员,家风崇尚个人奋斗,不管干什么,都要严谨求实,做到最好;崇尚读书,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改换门庭;崇尚仁义道德,凡事要尽力,自己努力实现。当时的母亲,虽然年龄不大,但却见多了世态冷暖,也懂得了做人的底线和与人相处的原则,那就是“重信守义最珍贵,明德善行最难得”。
挺进大兴安岭的“拓荒者”岁月。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拓北大荒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选择。母亲和父亲也“赶时髦”,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依出身论成分。
行进在苍茫林海中的列车80年代初的那年夏天,父亲和母亲乘坐绿皮火车带着不谙世事的我,伴着“咣当咣当……”的火车碾压铁轨的声音,迎着窗外满眼的绿色和微风,驶入大兴安岭……,火车经过铁路两边都是连绵的兴安岭山脉,苍茫巍峨的远山近景,茂密的绿树丛林,好像要把这行进中的“绿色小虫”吃掉一样。火车在大兴安岭腹地一个叫“春林”的小山村停靠,我们拿着行李下车,在以前来的亲属安排下安了家。
一代“拓荒者”之家在大兴安岭,母亲跟着父亲开始开荒,“拓荒者”用在他们身上最为恰当,这个时候的父亲母亲已进入青年,父亲非常勤劳,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占地”,当时只要砍倒一圈树,这个圈内的土地就可以种植自己的农产品,父亲圈了好几个山头,所得的土地与家庭农场无二。母亲也是勤劳的,她是操持家务的能手,和邻里相处沟通融洽,人缘很好。80年代初,我的弟弟和妹妹也相继出生,他们的到来为这个“拓荒者”家庭增添了人气、力量和欢乐,母亲非常高兴,整天忙里忙外。朴素和刚强的生活作风时刻为我们树立榜样:衣服破了要自己动手缝补,我从母亲那学会了针线活;每次吃完饭,碗里不能剩下饭粒,如果剩下饭粒,母亲会给我们讲故事,说看到以前挨饿的人,饿的皮包骨,很可怜,粮食是不能浪费的。
记忆中恬静的故乡记忆中的母亲会做很多“美食”,蒸的大开花馒头看着就想咬一口;正月十五母亲会带领我们自制元宵,我那时才知道元宵里面的红绿丝可以用橘子皮代替;夏天农忙季节,我们在暑假期间,母亲会督促我们去地里薅草,锻炼我们的意志与耐力;母亲也会烀大豆做非常好吃的大酱,夏日炎炎的午后,如果走近我们家,就会闻到酱香扑鼻,还有满园香瓜的飘香;秋天农忙季节或卖粮食的时候,我们家会请来很多帮忙的乡亲,母亲忙前忙后的张罗饭菜,忙完后大家喝点小酒,说点小话,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就这样在这一点一滴的互相帮助中建立并传承。
经过80年代父亲和母亲在农业上的持续经营,我家的“家庭农场”农产品产量提高很快,特别是经济作物大豆的产量持续提升,再加之土地面积大,我们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我们哥仨得以在学校读书。母亲一边帮助父亲,一边教育我们三个子女,同时要处理好与邻里乡亲的关系。在教育我们上学方面,母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不上学就是睁眼瞎,要想有出息,好好念书是你们唯一的出路,母亲会讲很多故事鼓励我们学习,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拿出芸豆放在桌子上让我数数做加减乘除,后来经常鼓励我给远方不同的亲属写信,练习我的文笔。
邻里乡亲,其乐融融我们家的邻里关系相处的非常好,得益于母亲的功劳,在那里,邻里关系既有亲属关系,也有互助关系,甚至还有借贷关系,因为当时大面积的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大豆成为了一种致富的手段,那些没有经济基础的邻居,就向我家借贷,付稍微比银行高一点的利息贷款,如果遇到非常困难的家庭,母亲就免除了他们的利息,母亲既像银行的按政策办事的借贷员,更像一个拥有菩萨心肠帮助乡亲致富的助推手;母亲帮助过那些拥有上进心、勤劳质朴的乡亲;也帮助过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学生,多年后,学生仍念念不忘这份恩情,说如果没有母亲的资助,就没有现在的他;曾经有一位邻居的孩子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母亲二话没说给予大额资金帮助,后来那个孩子长大后逢人就说,如果没有母亲,他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诸此善行,不一而足。
一望无际的大豆田地在固定电话都很少普及,更别提短信、QQ和微信的书信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母亲一直鼓励我亲笔写信与远方的亲人“鸿雁传书”,嘘寒问暖,互诉衷肠,可以说,母亲鼓励我写信的确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弟弟妹妹也耳濡目染。后来我们都走出大兴安岭在外面工作,与当年持续通过书信与外界亲属的沟通不无关系。
重逢那一刻奔波游走的晚年生活。时光这列客车飞快的行驶,一晃进入21世纪。2005年左右,由于我们家前些年的积累,母亲提出想去外面的世界多走走、多看看,当时我也刚工作不久,弟弟和妹妹都在上学,母亲在家也比较寂寞,于是和父亲开始了旅行生活。他们先去了他们的恋爱之地,又去了海边度假胜地大连,还在鱼米之乡辽宁盘锦驻留一段时间,最后决定停留在拥有欧式风情的边境城市满洲里市生活,这期间大概过了10年之久,父亲和母亲的心情都一直还好。但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直至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回想母亲的晚年生活,虽然奔波游走,最后在满洲里生活的时光却是快乐的,那里的风土人情、邻里关系、亲属朋友都非常热情而朴实,他们互助沟通,互相问候,尤其有弟弟在身边,母亲的心态很好,时常流露出笑容,还喜欢下厨房做饭,带着拐棍与邻居聊天。在这里,真切的感谢弟弟岳父一家及其亲属的照顾和关心,感谢满洲里乡亲的关怀。
笑对未来,此生缘未了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在轰轰烈烈的前进,我们家也坐着这辆历史的列车前行。母亲与新中国同生,与新中国共同进步。纵观母亲的一生,她最大的特点是自强自立,宽厚仁慈,爱周济和帮助别人。
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我能陪伴母亲,让她带着温馨走完她人生的最后旅程,得到一丝安慰。我平凡、善良、勤劳的母亲,愿您一路走好!我无以回报,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母亲,感谢您一辈子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和浓浓的爱,也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平安、幸福!
快乐的小儿与欣喜的母亲想起了陈百强的《念亲恩》: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路遥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应该惜取孝道,惟独我离别,无法慰亲旁,轻弹曲韵梦中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路遥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点上一炷香,让袅袅的青烟送去我的哀思,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2017年12月6日成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