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青花中的薄胎器

元青花中的薄胎器

作者: 拍品征集_1f26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11:36 被阅读0次

    薄胎瓷,指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通常又称脱胎瓷,是形容它薄倒几乎没有胎的程度。据文献记载,明万历时吴昊十九所制的卵幕杯,“薄如蝉翼”,只见透明的釉,而几乎不见胎骨;映着光可以看见手指上的螺纹。

    “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这两句古人咏薄胎瓷的诗句,形象的描绘了这种瓷器之薄。

    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则嫌厚,多一刀则报废,稍不留神,一个喘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非技术精湛的制瓷名手,是不敢问津的。烧好后,似乎抽去了胎骨,“脱胎”之名由此而来。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制作薄胎瓷,成化时期便有了很高的成就;到了龙庆、万历年间,连一些高级民窑也能烧造了,并有了薄胎瓷、卵幕杯、流霞盏、皮蛋盅等专用名称。器形除碗盘碟盅外,还有花瓶、文具、酒具之类。薄胎瓷,已不是或主要不是作为使用瓷,而是以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的身份崭露瓷苑,蜚声中外。民间藏品征集,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等)详情可循:一五一,五五九零,一四二五。同微信。

    据有关资料介绍,脱胎工艺始于永乐.但可惜至今未能见到实物.但成化的有实物出见.薄如蛋壳,又称“卵幕”

    以上标本为成化官窑,如指甲般厚薄.透光可见锥拱工艺划出极细之龙纹.可惜存世无一完整之器

    元末学者孔齐所著《至正直记》卷二《饶州御土》条谓:“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者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

    《格古要论》为元末明初人曹昭所著“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者足大,素着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鉴于以上文献和实物可以判断:

    元青花所用瓷土工艺性能非常好,属于优质瓷土,粘性高、延展性好、可塑性强、许多元代瓷器表现出了这种优秀瓷土的性质.

    由此是不是能得出个准确的结论:

    以前学术上说元代瓷器都是胎体厚重,器型硕大过于片面,元青花同样有胎薄体轻的小型器物,更有可能的是,元代就具备了成化时期的薄胎器??

    小结:元朝内销青花磁,薄胎屡见不鲜.有些官窑贡器也很精细.而外销大器多雄浑厚重.这于使用者的要求有关.但从工艺上说,完全可以做到.因为宋影青瓷薄胎的就很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青花中的薄胎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ej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