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0月16日,理想与现实。
这些年币圈出现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项目在创始人以企业的形式推进一段时间之后,忽然毫无征兆地就宣布撒手不管了,当然这种事情不能明着来说,而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把项目托付给社区。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久而久之便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印象:把项目托付给社区就是跑路!
随着“共识机制”一词伴随着比特币的出现而为人所知,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是那种决策机制与执行动作都最为简单的,可以被轻易数字化与程序化的共识(算力比拼与信息记录)。
为什么“区块链社区共识”会成为很多社会名士的滑铁卢?原因很简单,他们虽然感知到了社群的基础是共识,但却没想到“共识”也是需要别的东西来支撑的,换句话说,他们并未意识到共识下面还有其他更深层的社会资源。
如果说传统行业的结社形式相当于往土里撒花种,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不需要知道花的底层结构(比如说根茎)有什么用,甚至可能都不需要知道有什么东西。
对区块链行业来说,他们的结社形式相当于把一枝成型的花栽到土里,让其稳固的生长,这样一来,你必须得先知道花的底部是什么结构,如此才能把它的整个部分都移植进去,否则的话,你很有可能会只把花朵和花茎砍下来插到土里,结果自然是必死无疑。
但现实中的区块链行业,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正好反了过来,他们通常是先形成组织、再去找共识。这样的发展模式是诡异无比的,打个比方:区块链行业的“先组织、后共识”,相当于把一枝断花栽在土里后、盼着这支花在底层基础都乱七八糟的情况下存活,其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在现实中的各种区块链微信群中可以看到,往往最活跃的就是在扯皮和互撕,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对行业做出什么正面的贡献。直到现在,这些项目方对共识自治社区的理解,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