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国学生解汉字
2019-02-24 19:52
大概是一位教外国人汉语的老师吧,写了一个文章,说怎样教学生掌握汉字的:
琢磨“三点水”偏旁的,是活泼的哈萨克斯坦姑娘小娜;她还制作抖音来广求答案。我和她推敲“沙漠”两字,她明白了,“沙”实际上是会意字;少了水,就是“沙”。“莫”,则相当于英语单词“not”;还有被迫的失去、被动的拒绝等语义;失去了水的土地,自然就是“漠”,哈萨克斯坦就有很多可以被称为“漠”的国土。小娜,自然有点不甘心。后来她又发现在中国投资者的积极帮助下,其好多故土大漠引水建成了绿洲新家园,这也就是她理解的新丝绸之路。
沙,少了水,就是“沙”?那泊,白了水,就成泊?同样,如果失去了水的土地,自然就是“漠”,那汗呢?干掉水的就是汗?
作为浆糊,这样解汉字好像也成,但作为知识这样讲解汉字,总感觉有些奇怪。
实际上漠就是沙漠的意思,而且还有包含着阔大广袤的成分,我家院子里的土地再怎么无水,也成不了沙漠。
沙,原本就是小的意思,甲骨文中就是4个小的竖线,这四竖演变成了少,后来再加上一个水,水碎石成沙,沙是很小的石头。
土成不了沙,失去水的土地不是沙,泥土粉碎之后只能是尘——小土,沙和尘两者不一样。
教学生解汉字,最好还是规矩点好,按字典来。多看几本字典,再作些比较,就应该明白汉字的本意,以及造字的过程。
当然这是咱个人看法而已,可能这看法早已经过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