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像虚空一样,那么,我们可以从有限的当下延伸到无限的永恒;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像虚空一样,那么,我们可以包容一切的一切,既不想着去“占有”它们,也不想着去“舍弃”它们。
如果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我们就不会再沉溺于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把目光放在自我以外的人群、自然之上。
尝试着进入众生、自然的深处,我们会变得渐渐柔和、安宁。我们会对每一个人显现慈悲与爱,会在每一次的利益相争之际显现出谦让与平和,对所谓的敌人表现出宽容和忍耐。
我们常常埋怨受到冷遇,受到陷害,如果换一种想法,歧视、迫害、侮辱未尝不是最佳的精神修炼方法,因为在歧视、侮辱中,我们培养自己的坚毅,激发自己的自尊、自强。有人成功后对于曾经加害过自己的人一一报复,而智者却对曾经加害过自己的人表示感恩。确实,唯有敌人,才使我们有机会考验自己,并修养自己的耐性。在对敌人的忍耐、宽容,乃至慈爱之中,我们才算彻底解除了自我的执缚,变成无所畏惧的人。
如果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我们就会越过自我的界限,去关注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与我们共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将来会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世界,在自我的界限以外杂乱无序地运行,没有逻辑,也没有目的。当我们想到这一切,想到那些荣辱浮沉,我们会感觉自我的悲欢多么渺小。
如果我们的心真的能够像虚空一样,那么,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我们都会做到如如不动。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神会的解释,神会认为虚空本来没有变化,不因为明亮来了就明亮,黑暗来了就黑暗;实质上,暗的虚空也就是明的虚空,明的虚空也就是暗的虚空,明、暗虽然各自产生、消灭,但虚空本身并没有改变。烦恼即菩提,其中的道理也是如此。迷悟虽然不同,但菩提本心却没有变化。
如果我们的心真的像虚空一样,那么,无论怎么喧哗,我们都能够听到并安心于寂静。树叶黄了,你会感伤,树叶绿了,你会喜悦。但是,感伤也罢,喜悦也罢,都有澄明的质地,因为你已经把捉到黄与绿的深处,都是一种虚空。你看到的,以及你观看的姿态,都在虚空里。
知道到做到有很远的距离,需要修为!特别是当下的我,距离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