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冲突与成长心理学笔记(三)
1
亲爱的子轩(小娃),我们全家来马来西亚已有半年,你在槟城读幼儿园也快半年了。
来马来西亚的主因,是想给小娃提供一个不卷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我们想体验新的生活。国内的各行业时兴卷,教育更是从幼儿园卷起,一路极卷到大学。何为卷?我借用北大教授林小英在与数百名高考学生的一场对话中的回答:“卷”的意思就是过度的无效竞争。我想加一点:卷...是过度的无效且无意义的竞争。
关于价值/人生//世界观...我和你爷爷是同频,你的爸妈也是很认同我们。尤其在教育上,我们都排斥卷模式,因它跟素质教育相悖。卷是对孩子天赋的碾压。如果说,真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想必拒绝孩子过早卷入竞争,应是前提条件。
为何来马来西亚而不是其他?考虑到经济,马来西亚不仅在东南亚的性价比比较好,还可办理二家园,方便长期住行,所以未能选择我们向往的欧美一些国家。人有向往总归是好的,它既可是面对未来的希望,也是活在当下的动力。
不过,即便选择来马来西亚,也须很大勇气的。我和你爷爷已六旬有余,出来得有应对很多不确定性难题的内力。你爷爷还好,我来马来西亚的前三个月,体验了多次不适应的冲突、焦虑、痛苦,以及处理情绪的艰苦努力。这些经历其实挺宝贵,值得记录。我也记录了,有小红书为证,如:“我们一家来到马来西亚”“刚到槟城的烦与思”“3岁是狗都嫌的年龄吗”“陪娃度过分离焦虑”“每个人生段都有要过的关”“情绪有主人吗”等数十篇。
回看笔记,我依然欣赏自己的观点:人生就是一场选择,但凡选择,心理准备/心理能力,总是首位的。我愿选择,只因我对人生的爱。
自我的过去,我(们)更多是被环境塑造、被他者定义;自我的现在,我(们)应更多是被自我意志定义、被自我选择塑造。
2
亲爱的子轩,由于申请的国际学校-圣克里斯托弗小学(Scrips),开学是今年的八月底,你便在一家私立幼儿园读了三个月。那三月,你几乎每天是哭哭啼啼去校....到了国际学校至今,每天是开开心心上学,放学。
其实,不用谁主观评价教育的卷、非卷模式的良莠,小娃的情绪就是答案,且直接映射了两种学校的差异:
这里的私立,包括公立幼儿园,有点像我们国内的卷:规则多,除了玩游戏,每天还有识图、识字、算数等课程;家长会是全体家长听老师讲。国际学校:没课桌、没课本、没教材,每天都是玩游戏;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一对一交流。
而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有统一标准的因教纲施教,一个是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潜质/偏好)因人施教。
昨天10月22号你妈妈收到学校的邮件,报告了你第一学期的情况。
附后。
【报告名称:第一学期入学适应报告 2024/25
班级:幼儿园
老师:Cheryl David
班主任的评语
子轩是一个独立且有能力的男孩,他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遵循课堂常规。由于他仍在学习理解和讲英语,子轩通常在课堂上自己玩耍,需要鼓励他探索不同的学习领域。最近,他开始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观察他们的行为并倾听他们的对话。子轩使用木积木、瓷砖或丙烯板等资源进行有目的且有创造性的构建,展示了他计划和连接想法的能力。接下来的步骤是和他讨论他用简单的英语词汇和短语完成的任务。
当我们全班一起活动时,子轩在保持注意力集中方面可能会遇到挑战,但他在唱他熟悉的歌曲时会快乐地加入。
尽管英语有限,子轩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学校生活,并为他的进步感到自豪。我们将继续帮助他在这一年中发展沟通和语言技能,并期待更多了解他。】
令人惊异的是,学校的报告、班主任的评语,跟我们平时对小娃的观察、感觉、感受,完全一致。他们的教育理念及其作为...我甚为感动,深表欣慰。
亲爱的子轩,婆婆我也由衷地为你开心,为你的进步感到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