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16:29 被阅读0次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yíng)损柔肠,困酣(hān)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zhuì)。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语汇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两种树,而是特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杨花的轻柔多情,使之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从教:任凭。

坠:坠地。

抛家傍路:抛离在家乡路旁。

思量:细细地看,

无情有思:(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咏物拟人,缠绵多态。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落。

莺呼:黄莺儿无情叫唤。

落红:落花。缀:连结。

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典故,这是苏轼很喜欢的一个典故。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苏轼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用的是"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所以明显杨花就是柳絮。

春色:代指杨花。

点点: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译文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看似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愁思。细长的枝条似萦绕思绪的柔肠,片片柳叶似困倦之极的美人之眼,想要张开却又紧紧闭上。在梦中随风万里去寻觅心上人,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遗憾那个西园、满地落花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落花遗踪何处?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的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生动神态跃然纸上,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得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得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表现出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堪称极品。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吟杨花》,盛传一时。

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有人认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时苏轼与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频繁。但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元丰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定为元丰四年更为妥当。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此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徐釚《词苑丛谈》:东坡与质夫帖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辞。”

黄花庵《花庵词选》:傍珠帘散漫数语,形容尽矣。

薛砺若《宋词通论》:《水龙吟》为吟柳花绝唱,最为东坡所称赏。词中如"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刻画柳絮,可谓工细委婉之至。

章楶(质夫)原词

水龙吟·咏柳花(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望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后人常以章台为歌妓聚居所),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译文

燕子忙于营巢,黄莺懒于吟啼,百花凋残。此时岸上,柳絮如白雪般飘坠。(它们)轻飘杂舞,点缀着树林,(仿佛)全无才华和情思。(它们)从游丝上飞下来,悠闲地飘到深深的庭院中。春日渐长,而庭院的门却(整天)关闭着。(柳絮)挨着珠箔做的窗帘缓缓散开,想钻到闺房里去,却又一次次被风吹起。

帷帐中的美人才睡醒,惊讶春衣上(为何)如雪沾琼缀一般。(柳絮)铺满绣床,(逐渐)结成无数个带香气的圆球,才滚圆却又破碎。(院外)飞舞的蜜蜂追逐着轻飞的柳絮,池中的鱼儿扑打着水面。在这暮春时节,(思妇)望着长安路,(想着远方的心上人)跨着骏马(在章台)游玩,(眼中)涌满盈盈泪水。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公元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据苏轼谪居黄州时寄章楶(jie斗拱)信中说:"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苏轼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到黄州,章楶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夏四月已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可知柳花词的唱和当在此年春末夏初。

赏析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杨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得用心玩味。

相关文章

  • 词分享‖苏轼的词(一)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

  • 和苏学士水龙吟一首:杨花赋

    今读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词,别有一翻感触在心头,随词意得句,敬请大伙指教。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

  • 摘抄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 躺在回忆里的句子Chapter2

    一、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并译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作者:宋.苏轼 译析:石宏博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

  • 杨花杨柳满诗词,离情别绪知几许? ――“杨”字诗词集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 ·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

  • 杨花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

  • 读中国古诗词,刮一刮生活中的油腻!-1

    1.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 [杨花]苏轼和章楶(音:杰)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北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

  • 小词摘

    1.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mg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