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余华老师的《米兰讲座》,书中有一段写到
我当年读《罪与罚》觉得通篇都是心理描写。结果重读以后发现没有一句心理描写,全是他惊慌的动作。
这段话,我反复看了两遍。为什么?
第一遍,我以为自己看漏了字;再看一遍,确实是没有心理描写。
四月初,我也读了《罪与罚》,当时还做了笔记。写的是大量的心里描写,让我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绪。
于是,我又找来《罪与罚》看到的都是细节,不禁感叹“刻画人物的手法,读起来像看电影。”之前,还觉得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得有点啰嗦,一个场景写两三页纸,现在看来是我看得太浅了。
经典作品值得反复阅读,把这句话做到实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