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个人都需要调试出自己的“默认模式”

每个人都需要调试出自己的“默认模式”

作者: 不不晚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12:55 被阅读0次
    《friends》

    手机有默认的运行模式,所有的信息都在第一时间接收,源源不断的资讯从上方跳出,上滑退出后台,旁侧按键一按就一键熄屏。

    人也有默认模式,在地铁时打开手机刷抖音、玩王者;下班了床上瘫着,或是出门运动;无聊的时候打开微信聊天界面框看看有没有人找,或是刷刷今日的新鲜东西直至百无聊赖。

    普通人的差距,就是在默认模式下拉开的。

    那种上班就汲汲营营,遇到每一件事都去寻找更好解决方案,总结复盘下一次做的更好的学霸型选手不在讨论列,他们有一种“每一分秒都不能浪费”的天然使命感在,是这种使命感让他们焦虑与动力并存,内驱着不断向前。

    我工作后一直有意无意再调整自己的默认模式——工作内容每天大差不差的情况下,对自己默认模式的灵活调整才让我感觉在有效干预自己的成长方向,把自己这棵小树苗修剪枝丫。

    比如一开始,我单程通勤的地铁时间是整块的半个小时,我会精听一则2min的Voa听力,查查生词,反复听听听不懂的部分,这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后来有点懒惰,听力没坚持下来,但我看准这是一块极其宝贵的整块时间,于是又陆陆续续尝试了看书(不是自媒体文章)、写文章、学习笔译等活动。

    最近脸皮厚,如果有座位或者车厢不拥挤,我会旁若无人的掏出一本《汉英笔译》开始学习。

    一开始确实觉得自己做作,顾忌旁人眼光。但我清楚自己想要进步,下班回家就想放松,地铁通勤时间反倒是学习的可能性最高的时刻——想通这点也就不太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除了地铁通勤,中午午休时间我也很看重。之前是培养写作习惯,一到点,等外卖的时刻就掏出简书开始写文章。后来慢慢发现这样有点死板,有时候灵感来了并不会卡在中午午休这个点,于是这个写作时间也没固定下来。

    但我会找一些好看的图,去排版自己写过的文章发布在公众号上。精挑细选文章和做图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过往心路的梳理,总之就是时间都要花在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上,要么学习,要么爱好。

    最近还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音频课。基本上如果我预判会有五分钟以上的走路时间,我就会停下来,戴上耳机,打开手机蓝牙,听余秋雨先生讲中国文化。

    现代的各位大师出了很多好课,好课的数量多也会让人变得浮躁。但我心里清楚,别的还有很多好课,不能抹煞余秋雨先生这套课很有价值的事实。有时走神或者只把耳机的余秋雨老师声音当背景音,我意识到后,会把进度条往回拉,力求不错漏秋雨先生说的每个字。

    有的部分听一遍只有一个泛泛印象,于是在一个板块的内容听完后,我会再回听。

    过往的学习经验告诉我,求多没有用,求精,慢下来,才能真的学到东西。所以我不急,一天听一点,或者再把昨天的听一遍,学到即赚到。

    现在的生活也不把“挤压自己获得最高效率”当作唯一标尺,我注重工作效率,同时更注重自己的专注程度,如果感觉到现在加班效率很低,那我一分钟不想多留,宁愿明早来上班精力好一点一口气做完。

    “非要比别人多干半个小时”,“非要干这个事”,最近的我脑海中没有这些东西。

    我尊重自己当下的心情,想跑步就跑步,想和别人聊天就聊天,想展示自己就展示自己,想锁起来在书里感受世界就感受世界。

    当我的默认模式以“把时间花在自己的爱好或者学习/健康”等会让自己快乐或变得更好的事情上时,手机不是奴役我的工具,他人不是热闹嘈杂的声响,都是让我生活更完整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都有效仿别人,试图找到一条可以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或行为守则的阶段。可是经过不断调试后,或许认识和尊重自己本身,顾念自己的内心诉求和接纳不完美后,才能调试出一种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求上和求幸福在这种舒服状态下发生,姿态会自然不拧巴,生活一切都有了可期的模样。

    而幸福就藏在此时此刻。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人都需要调试出自己的“默认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pg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