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体制的宽容,才能推动中医药应用理论的创新》
要看原文可以按照图片去找读孟长海医生的。《从苯酚phenol与Remdesivir瑞德西韦谈谈探索者的命运》
这是一篇非常专业的好文章。在学术上理论的突破和应用上的突破是两回事儿。理论上的突破在推理上比较严谨,是用已知的科学成果推导可能的预期,还有就是在试验室小范围验证过程,和实际上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者是有巨大偏差的。
中医应用在实践中的突破,这是一个讲结果的过程。中医是糸统抽象辫证施药,是模糊的理论,因为很多中医人员本身理论水平的高低,在理论认识上对整体系统的辩证认识不一定很清晰,主要靠在实践中反复摸索的经验,会归结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跃华用苯酚这种化合物跨行业,跨学科的应用,这本身是一次勇敢和大胆的尝试。
必须承认,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不应该对一种物质的应用有所限制。只是我们的认知,在质和量的方面,没达到那个水平而已。对一种物质应用范围的突破,以及与一种应用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对疫病的疗效上取得突破。
这本身就是创新。
由第三军医大毕业的李医生,不在体制内。是个不入流的民间草药人,实登不得大雅之堂,更不能被容忍,于是就有了“非法行医》为借口的种种行政手段。
这有点儿太拙劣。
对西药我们有着相对宽容的容忍度,可以跨时间跨地区跨范围的进行多种试验。
为什么就不能对中医,中药的领域,尤其是跨学科物质的应用范围所做的突破,有一点包容精神呐。
无非是功利二字。
有相对知识水平的中医人员,是在体制外流浪的"非法行医者。″触动了体制内人员的神经。
根本的原因以科学的名义长期对中医药的打压惯性而已。
青蒿素的命运,屠呦呦的经历已经说明这个问题长期存在。
发点儿好看的水晶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