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作者: 我是风之彩 | 来源:发表于2020-01-13 09:19 被阅读0次

            我有时会不大清楚自己是谁,但我已有接受各种评价的心理准备。今天突发奇想,何不问问认识的人“我是谁”,我选的有交往了三四十年的老同学,也有新结识的游伴;有新老同事以及同事的孩子,好几个知心朋友,也有教过三年的学生。明知大部分人都会用溢美之词,但我坚信也会有比较客观,冷静的评价。尤其是我的家人们,定是中肯的评价。   

          1家人:一个温柔的貌似看得开有时放不下的人。 

          2娘家晚辈:虽青春不在,但美丽依旧:虽青丝隐现,但智慧仍存!您是一位少见的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独具魅力和气质的智慧女性!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探索有坚定不一的追求,对自我有超于同龄女性更清醒的认识,对生活和家庭成员有理性的包容和对各种无奈的隐忍。   

          3朋友1:深深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美丽、善良、纯洁的女性,在当4今社会已属稀有。 

            5朋友2:一个热爱生活,追求善美的人!有时对有些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 

          6同学1:美!知性美,优雅和精致集于一身的女人!没发现缺点啊,在你身上永远感觉的是青春和梦想。要说弱点是就是老是那么单纯。   

            7同学2:友好,好学,漂亮,简单(不世俗)。小自我。 

            8同学3:不错,不错。   

            9同事1:心底纯良,善解人意,优雅知性的淑女!太单纯,简单。不复杂,不市侩。 

            10同事2:一个感性偏多的人。 

            11同事3:知性,善良,大气,好学,沉稳,有爱,通透的姐姐。 

              12同事4:你是一个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仰人鼻息的人。你重视並善于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且能给学生提供展示闪光点的机会,能把母爱赐于每个学生,这对身心均处于转型期的初中学生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愿你在现在的工作中,发扬光大你的正能量。 

          13同游人1:我实话实说: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的一位知性女士!气质优雅,温柔善良,大气又漂亮的美女老师!虽然已腹有诗书气自华~依然敬业与乐业的读书精神和全身心将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奉献投身教育事业!您拥有知识,乐于分享并传播知识!与各阶层人士相处融洽~您所拥有的亲和力也是超有人气之处~阳光热爱工作和生活……优点很多不胜枚举!总之:认识赵老师并能向赵老师学习!是我非常之荣幸!

            14同游人2:您是一个漂亮优雅,而且很有气质的知识女性。 

          15同游人3:儒雅,知性。 

          16同事的女儿:知性,智慧,努力想要过好这一生,越来越好了。

          17仅一面之缘的外地老师:气质优雅知性,亲和力十足。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掩饰,随时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对亲和力再更正:外表看起来很随和,但一般人很难接近。 

          18打交道不太多的教研员同行:清雅而知性。   

          19打过几次交道的乡村小学校长:热爱生活,喜爱阅读,善做各种美食;有大爱,有教育情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推动教师阅读,引领教育发展,集智慧、美丽、善良于一身。

            做个梳理:  今天总共发了21份微信电子问卷,收回19份。设计的问卷很简单:“某某好!周末快乐!我想做‘我是谁’的一个小调研,请问一下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不虚美,要真实,一句话足够。感恩”。

          我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再认识  

          我其实经常想自己究竟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一生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是否能够“对人类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父亲曾经在我小学的操行评语中如是写道)   

          我出生在有文化的父亲和高小毕业的母亲结合的家庭中。父母亲都有体面的工作,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常常去父亲工作的人民银行深宅大院玩耍,也到母亲工作的五交化公司的高高的柜台边,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灯管,我在母亲的恐惧中失声大哭,从此被送到姥姥生活的山沟里待了几年。 

          到上学的年龄,才被父母亲接回家中。父亲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严肃有余的。他的悲悯是吃面的时候总剩最后一口给我们女孩子吃。我们家有十分严格的等级制,父母亲和弟弟吃白面的馒头和面条,我们姊妹和姥姥吃的是二合一面的。八岁的时候,弟弟出生,十一岁的时候,妹妹又来到我们这个不缺女孩的家庭。同住一个大院里的阿姨们连声叫我妹妹“多多”,十一岁的我,当时不知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阻止大家的叫法,硬是没能叫出去这个“多多”,而是起了一个叫青霞的名字。我大概十岁、十一岁就开始抱孩子了,弟弟妹妹不敢说是我带大,至少,我抱的时间长度超过了家里任何一个人。弟弟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我送去的,记得他在门口大哭,我竟然就硬着头皮放他进去,自己去上学了。   

          幸运的是我有一个舅舅在书店工作,大概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经常性地去舅舅的办公室,在山一样的书海里,找自己看得懂的书,舅舅允许我拿回家看。我的姐姐从小是被奶出去的,她有奶妈奶爸,很亲的,一到放假,她就风一般回到她的奶爸妈家里去了。姐姐漂亮,勤快,在学校是文艺骨干,常常要参加各种演出,她的舞蹈音乐天赋使得我十分仰慕。姐姐排斥我的存在,常骂我是傻家伙,她足够精明,也时常伙同比我小两岁的妹妹孤立我,我很无助。这样不良的处境,一直到我离开家外出求学都没多少改善。   

            当时的我为什么没有求助于父母亲?母亲到现在很清楚地记得,我被姐姐欺负的境况。母亲那时对我们姊妹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她要操心更大的事情。我在学校学习挺出色,同学中威信高,老师也喜欢,一直都是三好学生。天性善良,胆小,踏实,肯干,听老师的话,学习在我是快乐的事情。比起带孩子玩,担水,劈柴,烧火,做饭,学习生活多么有意思!我向往天天上学,就可暂时逃避家务劳作了。 

          我一直没有和父母亲建立起亲密关系,原因可能是父母亲工作忙,顾不上照管孩子,又有姥姥一直陪伴在身边,在我童年的所有生活细节里面,比如过生日,日常饮食,夜间睡眠,父母亲是缺位的,我的童年总是和姥姥在一起。姥姥给了我无限的爱与关怀,她又信佛,极为善良,隐忍,她生在普通人家,嫁给有钱的地主家,受尽婆婆的欺压。解放后,独子娶亲,又遇一个恶儿媳,姥姥的一生,卑微到极点。

    青春期的迷茫 

          父亲有知识人的谦卑涵养,母亲在操持一家生活的劳顿之后少有好心情。在我进入初中后,父亲工作在“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办公条件好,父母亲每天都住在单位,我和姥姥姐妹们住在自家的两间平房。我没有和父母亲平静交流过任何敏感话题,生理期也没有得到母亲的特殊关照,生命中萌芽的一切变化,都是自我处置。父亲尽管在事业上有一定的成就,主动关心女子的成长,当时恐怕也是不合时宜的要求。 

          不知是读过的一些文学书籍影响了我,还是基因的缘故,我渴望被关注,被关怀,进入高中后老师们普遍对我挺好。高一还在参加开门办学活动——经常性地去学校的建筑工地劳动。大家都去,也热闹。还参加了学校的乐团,我敲大洋鼓,技术含量不高。        可能是我个子高,初中到高一,一放假就开始打工,先后在棉花加工厂,糖果厂,点心坊,水果公司,建筑公司都干过临时工作,挣来的一些钱,足够缴纳学费,还接济过家里贫困的同学。也就是说,自从我有了体力能打工挣钱,就不花家里的钱了。我没有伸手要钱的习惯,“不仰人鼻息”,是的,我自强自立惯了。独立自主的信念在生命早期就建立起来了。高二的我可爱又有点个性,一位四十来岁的数学老师对我格外好,我自然也很迷恋这份好。我竟然毫不犹豫选择了理科班。后来,当老师对学生的好使得人不能自由呼吸,厌恶这好成了心理反应。我的高考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纠结之中仓促结束,结果可想而知。我没有退路,考上任何一所学校,我都必须走,逃离我的环境,我的家。我一刻不能忍受下去了。  回顾这段历史,“认命”这个词汇跳出来了。我一直不愿相信“命由天定”的说法。事实呢,命中注定要走的路,多数时候绕不开。也想过,如果我复读会如何?那时候大人们急切需要孩子独立谋生;如果我换一所学校,再换成文科会怎么样呢?我曾憧憬我的未来会是好的,可人生没有如果,我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好让命运的小舟载着我风雨兼程了。

    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尝试了游戏类的测验: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没有被父母关注,情感被忽视,有时会感觉自己与家人格格不入;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有事自己一个人扛着;让人感觉冷漠疏远;经常希望自己独处;在社交场合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经常对自己失望,不自信,没有价值感;对自己比对他人更严苛;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时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以上这几条比较符合我早期行为。

          我又属幸运的,遇见的多数人,对我都好,也都愿意帮我,成全我。幸运,可能来源于我本身还具有热情开朗、心怀希望的另一面,本性善意释放,喜欢探寻好奇的事物,不自傲,能容人等等。没有料到我会被我所上的技术学校留校成为实习教师。八零年代的学校领导集体决定,使得我有一点认同自我的才能。后来学校解散我回到厂里。正因为从小被忽视,内心渴望被认可的驱动力使得我愿意花钱去买各种书籍,除了吃饭的钱,我几乎是月光族。我周围没有能说到一起的人。铁一般的坚硬现实中,人们更多的关注物质,事务,而不是心灵。我无力继续这样的生活,我在无语中生存,在绝望中挣扎着努力活出自己,八零年代初期年轻的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却没安定的心境为自己的生存目标。从现实来看,文凭对人至关重要。可那个时候不懂,恋爱不成功的打击很大。我在没有方向感的时候结婚了,一股强大的命运推力使得我再一次迷失了自我。我在痛苦的孕期反应中能去子弟学校毛遂自荐,那个时候我至少还没有绝望。 

          我更乐意从事基础教育,当时任子弟学校校长的姜老太,她看见我的第一眼就确认我会成为好老师。我内在不断发出声音:去当老师吧,哪怕是教小学生呢,我在兵工企业,看不到自己前景在何处,我虽然完全不懂教育是什么,可还是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我为此付出了甜蜜而又艰辛的努力。沉迷在教室里,喜欢欣赏班里的每一个小小的生命样态。就这样二十年的时间我一点不觉漫长,小学,初中,高中,步步在爬坡,从不敢懈怠。我遇到过十分优秀的老师,耳濡目染,我渐渐懂得一些教育常识。虽没有读过师范类院校,无知者无畏吧,我从来没有在那些科班出身的人面前自卑过。我喜欢听课,喜欢课堂,更喜欢在深夜人静的时候,读一些东西。后来考入陕师大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成绩被评为优秀,发表在校刊,而我的文学梦却渐渐消失了。教育与教学,令人沉醉着迷,也需投入精力与时间。生命,无疑是精力与时间的合成。精力在哪里,生命感在哪里。迷恋他人的成长,使我的心灵在旅途中从不寂寞。自觉地发挥天赋中的创造性,使我在一届又一届学生身上重塑自我,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完成自我。我的生命在延伸,不仅仅是因为儿子的诞生,学生们拔节似的生长,聊以慰藉心灵!迷恋他人的成长,看到因自己营造的整体班级氛围而使孩子们发生深刻的变化,比起奖金工资的增加,心灵愉悦程度似乎更深。教育形势与社会发展一脉相承。教学在九零年代后期变成竞技场,师生的生命在暗流涌动中不断被支离。对此大家束手无策!好几个学生转走了,家长向往名校名师,我竟为此大哭过一场。我的那些考取了北大的学生们,大多数家庭都没择校,而他们都高度评价自己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因我读书驳杂,做老师之初接触了叶圣陶的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从源头上保证了我的教育教学路子没有跑偏。 

          我不敢说自己懂教育,至少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教育实践者。    我常常为自身没有沦为攫取名利工具而欣慰。       

            我能成为今天的我,缘由是我一直笃定地坚信: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生是一场心灵旅程。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心,我不能让心灵在博大的世界流浪太久,我要让我的心灵有所归依。成为教师,走进课堂,是出自发心愿力。发心作为佛教词,是直心,是深心,是大悲心;愿力指意愿之力。我是自愿选择做教师的。周围有些人总是说,不喜欢当老师,却当了一辈子老师。当我看见那些真的不喜欢当老师的人在骂学生的时候,我一方面替那些可怜的被骂的学生深感不安,同时也为骂人的老师深深惋惜——因为骂人毕竟会让人面部扭曲,还没熬到退休,已是满脸沧桑,面目可憎。这些老师因为没有心灵的归宿而缺乏了联系的动力,她们不可能将自己的生命和学科联系起来,也更不可能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没有把学科生命和学生交织在一起的愿望,他们教了一辈子书,与其说是教书,不如说是为生存找一个位子,说得更粗糙一点,混日子而已。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并不奇怪。 

          中国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是什么?作为一个教育人,一个观察者,我感觉最可怕的是一节又一节课堂上的生命虚耗。孩子们天真活泼渴望发现真理的天赋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淹没了,丢失了。我曾有个学生不喜欢做作业,他的天赋在创造,很多老师说他无可救药,他现今在IT行业做得得心应手;还有一个漂亮女孩,被数学老师辱骂成绣花枕头痛哭流涕,在多年后她去维和部队的照片登上《人民画报》。真心对待每一个生命,自己的生命状态怎么可能会陷入低迷。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每一件事都会说话。不论过去多少年,凡是你真心付出的,恩泽迟早会返回到生命中来滋养你的生命。我是认真的老师,我沉迷在教室里的快乐超过了其他方面。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拥抱过无数的伟大事物。那个谜一样的美好事物,尽管踪迹难觅,可是我确认在我的课堂出现过,在没有失去心灵的教学活动之中,师生一起陶醉过,一起成长着。

          伟大事物是在听者与讲者之间心灵交汇处,那个闪着金光的点,具有凝聚力,具有魔力的点,能够点石成金,化朽为荣的点,能够把课堂变成教堂,且知道一切,洞悉未来,让人甘愿为之起舞的神奇的聚点。伟大事物是教学的媒介,焦点,或者说伟大事物在不断的转换着,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在场的人与物都被编织进一个共同体,各种事物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整体也是充满活力的。

          我的职业倦怠在教学了二十年后不期而遇。每个教师都逃不脱这样的劫数?互联网时代来临了,感谢命运安排,我逃离了教学现场,离开了我深深爱着的又令我备受伤的课堂,稀里糊涂做了十二年语文教研员,由最初的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到今天即将告别教育生涯的时刻,还真有点恋恋不舍。我没有失去心灵导师——她总让我重拾勇气,坚定活着的信念——能够做一点事情的时候就做吧,不要在乎外在的评价,只忠于自己的内心;不要太看重物质回报,还是尊重直觉吧;让那些名与利的缰绳捆绑那些爱好者去吧。

    我至今还记得课堂上那些闪着光的眼眸——他们其中的好多个,有定居国外做科研的,还有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在北大留校任教,也有成为军官的,当然也有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

    我的职业倦怠在教学了二十年后不期而遇。每个教师都逃不脱这样的劫数?

    互联网时代来临了,感谢命运神奇安排,2007年我离开了教学第一线,离开了我深深眷恋着的又令我备受伤的课堂,懵懂中做了十二年语文教研员,由最初的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到今天即将告别教育生涯的时刻,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一群志同道合者成全了我的生命的完整。我对于生存的意义开启了新的思考。

    帕尔默先生的理论(2008年我开始接触)是穿透我灵魂深处的大音——在遇到他之前,我一直在寻找自我,一直没有认同原本的那个自我。过去读过的书,在岁月中发挥了该发挥的作用,经历的事,定然促使人走向生命自觉,唯有帕尔默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超越恐惧,认知教学学习于共同体当中,又一次开启了智慧之门。于是2013年秋天机缘巧合,沐春阅读共同体成立了。由最初的十来个人逐步走向更多人。由一本书,读多本书,由一个人阅读,变成共读。深度阅读到讨论公开发表。成员们从上公开课走向更广阔的的平台,做专题讲座。

    人的深刻与浅薄,本质上是命运与经历撮合成的。深有深的魅力,浅有浅的可爱。人的完整性(整全性)才是王道。我是有信的,尊重的。

    伟大事物一定蕴含着联系。也就是它具备能将学科教师学生背景编织到一张网中的力量。

    共同体最可贵的品质是每一个成员真心实意认同他人不同于自己。认同并为他人的提升而欢喜。迷恋他人的成长,有发现惊喜的能力,在他人身上,总能看见无限的可能性。

    人类社会为每个生命个体都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让人活在不断提升的动态变化之中。遗憾的是,很多人失去了自我生长的机会。认领自己的阴影,为自己制造的黑暗负起该负的责任,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担当。没有什么可推卸的。

    我没有失去心灵导师——她总让我重拾勇气,坚定活着的信念——能够做一点事情的时候就做吧,不要在乎外在的评价,只忠于自己的内心;不要太看重物质回报,还是尊重直觉吧;让那些名与利的缰绳捆绑那些爱好者去吧。

    经简单统计,他人评价中关键字的出现频率如下:爱17次,美11次,知性6次,善良6次,漂亮5次,优雅5次,美丽和好学各三次。这样子我是谁是不是就清楚了?

    从爱出发,倾其所有能量追求美、善,成为知性女人。渴望漂亮美丽、优雅精致,愿意读书一辈子是求知者。

    我在上文中远距离回应了问卷中的一些说法:不仰人鼻息。独立自主。缺父母之爱,却能超越局限再深生发出爱的能力。一般而言,缺爱者会有匮乏感,而我早年的遭遇促使我自觉反省很多,让我在迷茫时刻遇见好的书,对的人。

    这个所谓“我是谁”其实就是心灵旅程再回顾。

    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成就了我今天的模样。

    幸福。甜蜜,宽容,自在,活成自己喜欢的状态。我小心呵护上苍特殊的馈赠,我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中的美妙体验,我获得了充足的生命至爱,灵魂得以舒展,我不再有怨和犹疑——我能够完全释放心中所有的困惑回护家人们的亲情。我对亲人们没有分别的爱,源自血脉,更是距离感产生出来的一些美感。

    我对母亲不再有任何抱怨情绪,相反我要让她开心,满足她。我会常常回老家看望母亲,尽最大能力使母亲晚年生活有尊严,有质量。

    我是谁,可能更应着眼大事—涉及哲学问题、心灵及做人的问题。对于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感应有更明确的阐释,表面看,从山西洪洞出发(真巧,和天下中国人的祖先一样)跨过黄河来到陕西西安。实际上,命中注定追索美与爱来了。

    我不知道将走向哪里?但知道老去的路上不会孤单。

    爱,不会匮乏了,

    我会在明媚的春日、金色的秋日去作诗?还是会在火热的夏天去约会?冬天呢?下雪天守着火炉煮着茶?

    当然活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只属于自己的音乐,也是很不错的

    一路走来,心越走越纯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rg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