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读书:您也一直在写大历史里面的小人物,是否也是有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在里面?
马伯庸:读历史读多了以后,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就是所有的英雄人物其实都没在引领时代潮流,他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人。真正引领时代潮流的是小老百姓们。这些小老百姓可能你单拎出来一个一个的,没有任何影响力,也没有发言权,历史也不会记得他们名字。但是人多了,他们就会形成一种潮流。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成都看“大三国志展”,是一个和三国有关的文物展览。那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特别珍贵、特别精美的展品,而是两块砖头。
“仓天乃死”砖第一块砖头来自黄巾起义前14年。当时在亳州,就是曹操的老家家族墓地里出土了一块儿砖头。当时用的是泥砖,泥砖在做成泥坯子还没干的时候它是软的,那么会有工匠偷偷拿树枝在上面写字,因为这个砖写完字之后就砌到墓葬里去了,所以没人会发现,说白了就是类似现在的“树洞”。那这一块砖头上面写的就是骂人的话,说我都快累死了,你们都快要把我逼死了,我已经快受不了了,说我现在就等着“苍天已死”的那一天,我要跟你们好好算一下账,我要把你们都“干死”。然后这一块砖就砌到墙里面去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人受到了多大的摧残和痛苦,才能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在砖上写出这些字来做内心的发泄。那另外一个层面是,在黄巾起义的14年前,他们都已知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个传播口号,说明那个时候张角(黄巾起义领导者)的“太平道”已经传得很广了,民间的矛盾也已经很剧烈了,一个安徽亳州的毫不起眼的小工匠竟然都已经念出这种口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好趁机把压迫自己的人都“干死”。你想一想有多少人像他这样,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黄巾起义的时候天下皆反,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这是必然的。
因为这是千千万万像这个工匠一样的人们共同的心愿:我受不了了,我要“干死”你们。所以才会形成一个大的历史潮流。至于说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在黄巾起义余波之后才趁势而起,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国。那第二块砖头来自西晋太康元年,那一年正好是晋朝把吴国灭掉,整个魏、蜀、吴“三分归一统”的时候。那么这会儿,砖上写的是:“晋平吴,天下太平”,就是晋朝平定了吴国,天下太平了。
这一块砖是在建康就是现在南京附近出土的,那是吴国的首都。那么这一块砖出土的时候,因为里面有做砖的人的名字,考证一下你会发现这个人他活了大概七十多岁,算下来他出生那一年就已经在打仗,一直打到他七十多岁。他整个这一生,外面的世界永远是在打仗,就算他自己没有去战场,他的亲朋好友可能也有人死于战乱。可能因为战乱要收税,他背负着很沉重的负担。
那么终于到了七十多岁,天下太平了,他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高兴,做了这么一块砖。他其实也代表了一大批人,这些老百姓已经受够了这种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的日子,想说你们赶快别打了,太平一点儿,让我们过一点儿好日子吧。
“天下太平”砖所以你看这两块砖,一个是三国乱世的起因,一个是三国乱世的结尾。这两块砖代表的都是当时百姓他们内心最大的渴求。当每一个人都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汇成的力量,就会导致王朝的灭亡。当每一个人都希望赶紧统一吧、赶紧太平吧,最后天下才能统一。
所以,归根结底,小人物虽然是小人物,但是实际上,大时代就是由这些小人物聚合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