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琴入门曲子《秋风词》教学理论部分

古琴入门曲子《秋风词》教学理论部分

作者: 卓萍法皈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22:01 被阅读0次

    转载

    在中国古琴概述中我讲到民国到现在的琴家把古琴的划分为广陵派、浙派、虞山派等,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提出中国古琴的曲目划分应该为儒家的曲子、道家的曲子、佛家的曲子。而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则不会进入门派之争,各取所需,各修其道。老子《道德经》中讲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中国的道家思想里都是相对而辩证的,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这也是古琴一直被修道者认为道家的法器的原因。

    然而《秋风词》这首曲子显然不是道家的曲子,而是儒家思想中“饮食男女”中的男女相思之情,这首曲子出自民国初年《梅庵琴谱》。山东诸城派王鲁宾传谱,后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秋风。 我在《秋风词》里主要给学员们讲述的是古琴曲是如何去理解男女相思之情的表达,作为琴歌的《秋风词》歌词来源李白所作: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显然这和我们现代音乐的白话文歌词比如《同桌的你》、《何日君再来》不一样,结合旋律我们发现在古代的爱情没有现在流行歌曲的直白和摇滚音乐的疯狂,而是在秋风秋月的宁静之夜对感情一种深邃的表达。

    整个曲子的曲式已经被现代琴家打谱的非常完美,所以我没有对类似《仙翁操》一样给它重新打谱,吟唱起来也非常凄迷感人。这也是古琴作为人文乐器被成年人喜爱的原因,在现代这个浮躁、泡沫的转型时代,如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相思爱情?《秋风词》给了我们一个另一种答案:

    在秋风秋月下,可以望月抚琴寄相思,在春暖花开时,可以对酒饮诗寄相思;在夏日炎炎时,可以在黄昏河边默默行走低唱,在冬日寒风中,更可以在荒山田野中望穿天涯.....

    真正保鲜爱情的是距离,真正让爱情灿烂开放的是共同的语言、兴趣爱好。真正的爱情绝对不是如零点乐队中《你到底爱不爱我》这样歇斯底里,而是《秋风词》这样的内敛、无言。

    在演奏整个曲子时,刚开始的 “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复惊。 ”曲子为写景,演奏宜空旷、孤单,因此不要像有一些古琴演奏家不懂文学的元素而在演奏技巧上大量的用上“吟、揉”等技巧,用指在右手上更是作为入门曲子掌握基本功的关键。这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发觉学了很多年古琴的朋友以及琴家都在这个曲式上大量得吟、揉,所谓“道法自然”,在写景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吟、揉。

    到了演奏“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时音律的位置在一、二、三弦上,因此可以加上比较浓厚感情色彩的“吟、揉、绰、注” 和刚开始演奏的写景部分区分开来。也就是这一段音律是抒情的,在低音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这仿佛是浓浓的感情抒发后比较理性的对爱情的理解,这段文学语言是比较有哲理的,仿佛想放下这份相思之苦却不能自己,因此在演奏四、五、六、七弦的时候要从感情的抒发中回到理性,那种无可奈何、欲罢不能中的相思之恋之情。

    整个在学《秋风词》的时候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边抚琴边吟唱起来,养成中国古琴文化中“琴歌”的文化风格的习惯,这是目前学习古琴者以及在教学中一直欠缺的,有的认为自己唱得不好听不想唱是虚荣心作怪,忘记了学习古琴是为了修生养心,是给自己听而不是别人听,在唱得不好过程中可以通过抚琴演奏慢慢掌握难道不是人生学习的一次机会?另外在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中现代的教育都是错误的,因为古代教学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吟唱的,尤其是宋词在音律上达到了巅峰。

    当然对于一些学员问的部分琴家没有演唱的原因我想有可能是两个:一是音乐学院教授纯粹的作为一种古琴独奏曲来演奏而忽视了古琴是文人乐器。(我认为这种领会不一定对,因为作为古琴独奏曲来说《秋风词》的曲式还是欠缺的。)二则是不想把自己不专长的表现出来。这或许也是另外一种社会因素下的无可奈何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感情世界,《秋风词》在理论讲解就暂时这一些,其他在授课课堂中一起推敲进步,当然文字阐述中仅是启迪而非标准,如有学员更好的探讨甚至超越才是老师最开心的事情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琴入门曲子《秋风词》教学理论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rp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