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教育的痛,居然被印度人拍了出来——关于《起跑线》

中国教育的痛,居然被印度人拍了出来——关于《起跑线》

作者: 张介公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0:39 被阅读0次

    中国教育的痛,居然被印度人拍了出来——关于《起跑线》

    “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你妈可能在怀你的时候,就在心里这么碎碎念。

    自从二胎政策开放以来,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多万的新生儿面世,在社会育儿条件逐渐完善的今天,全天下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于是,竞争从胎教就开始了。

    初当父母的战战兢兢,再为人父母的也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于是从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打响。

    全国各地的优秀名校附近,陆续出现天价学位房,但无论再贵,都会有人掏钱买,总之要不遗余力抢到名校的学位。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家长和老师们都或多或少给孩子传达过这样的理念,相信不少同学耳朵都已经听出茧来了。

    而对于没有钱的人来说,教育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凭自己的辛勤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为人上人。

    然而他们这项最基本的权利也正在被富人蚕食。

    相信大家听过赞助费这种东西。

    一些有钱人家的小孩不用功读书,家长们就费尽心思把他们“弄”去学习氛围好的学校,至于怎么弄,无非是捐点苹果电脑,或者直接给毛爷爷。

    但学位总是有限的,批准你进来,就得有人被择出去,选谁呢?

    肯定是那些父母没背景,学费需要靠贫困补助的穷孩子。

    这种教育之殇,存在于我国社会的每个角落,但鲜少有人敢触及,说不好就惹到什么达官权贵,引火烧身。

    反倒是走入我们视线的外国电影,不断地用敏感的题材来揭示腐败的教育制度,像前不久的《天才枪手》就用“作弊”来告诉我们,在当下的体制中,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改变一切的。

    人口数仅次于我国,电影审查严格的印度,都敢用大胆的写实情节来讽刺教育制度的腐败。

    中国人的痛,居然被印度人拍了出来。

    真是惭愧啊——

    《起跑线》

    Hindi Medium

    该片的男主角是伊尔凡·可汗,虽然不是印度三大汗之一,可因为印度很热,还是会诞生很多演技大汗(汗),他绝对是让你眼熟的那一个。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他是那个诬告主人公贾马尔作弊的派出所所长。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他是最开始登场的那个中年派,那段“来不及好好道个别”的经典台词就是由他说出来的。

    这次在《起跑线》中,他与女主角Saba Qamar一起出演了一对操心的父母,他们的表演笑料百出,却也不乏深沉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月光集市,服装设计师拉吉(伊尔凡·可汗饰)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嘴皮子了得,做事也很会投机取巧,混得风生水起。

    可最近他和妻子都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要上学了。老爸觉得,读公立学校就好啦,我们当时也是从公立学校出来的,现在不也过得不错吗。

    老妈的神经比较敏感,一听到拉杰有这种想法,立马化身佟掌柜开始叨逼叨逼:很不错是不够的,在公立学校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女儿会害怕跟别人沟通,如果别人说英语她就会很惶恐,她会不适应社会,然后她会孤独和沮丧,如果她开始吸毒那怎么办......(语速为正常情况下的10倍)

    虽然老妈的每一次抓狂都要以"万一女儿开始吸毒了怎么办"结尾,但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知道在印度,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一些公共场所甚至只对高等级人士开放,80%的私家车主都需要雇司机开车,而且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会不会说英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以后的发展。

    所以没想到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居然还会有人歧视自己国家的语言,把说英语当成一种很高贵的行为。

    在夫妇俩为了女儿的入学搬到富人区居住后,甚至遭到了邻居们的地图炮攻击,以他们之前来自“月光集市”为由不让自家的小孩跟他们女儿玩耍。

    在这些家长眼里,交朋友也成了很功利的行为

    受挫的夫妇俩,一心想要女儿进最好的学校,于是他们瞄准了该区域排名第一的私立学校:德里文法幼儿园

    可想进重点幼儿园没那么容易,你得先填入学表格,幸运的话会得到入学面试的机会,面试之后还得再参加考试:数学、英文、游泳、礼仪、画画、音乐,都得会。

    于是这场关乎学位的战争打响了,最先躁动起来的是家长们。

    天还没亮,幼儿园门口就排起了领取表格的长队,有些人凌晨就来了,有些人支起了帐篷,可队伍依旧没有往前挪动的迹象。

    我们国家每到开学季,这种场面也是层出不穷啊。

    跟印度这对夫妇相反的是,大家都抢着去公立幼儿园,因为私立幼儿园实在是太贵了!

    然后不仅孩子需要面试,家长也要面试,校方认为“如果家长没有接受过足够的教育,也不会重视孩子的教育。”

    的确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今天,寒门再难出贵子,想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似乎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在考试结束后分享过这样的一段关于对教育资源的理解,引起了大范围的议论,但你也不得不承认有一定的道理:

    于是有条件的家长们都坐不住了,纷纷想把自己的孩子往好学校里塞。

    夫妇俩也是这么想的,在正常申请程序不通过之后,他们决定开始走歪门邪道

    拉吉拿出了他那套在生意场上的做法,先是找教育部长写推荐信,有这一纸公文,事就好办多了;

    一手准备是不够的,他还提了一袋钱准备去给学校做捐赠

    教育是一门生意,一种投资,在这件事情上,父母是不会顾什么法理的,在他们眼里,都是人情。

    但拉杰看到另一位“捐赠者”被校长劈头盖脸的赶出来后,他似乎也挨了当头一棒。

    原来还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但这毕竟是电影,在我国社会,还真的很少有这种东西,在教育的面前,这几乎就意味着偷窃。

    心急如焚的夫妇俩偶然间从了解到还有一种叫做RTE的录取方式,即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录取。

    招生顾问告诉他们:

    “穷人的孩子在那样的大学校里应付不来的,即便他们被录取了,一两年内也会离开,与其让学位被浪费了,你何不取而代之?”

    他们决定实施这次“偷窃”。伪造贫困证明,搬去贫民区居住,平日里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他们学习如何过得“贫穷”,并且得到了真正的贫困户——希亚姆一家的帮助

    这些“努力”全都是为了应付德里文法学校的家访,拿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最后女儿是成功的拿到了学位,却因此让希亚姆的孩子得不到去名校读书的机会。

    殊不知贫穷是无法真正传授的,他们躲过了校方的检查,却在希亚姆面前露出了马脚。

    面对真正困难的朋友,夫妇俩的良心也受到了拷问。

    同样是人口基数巨大的国家,我们和印度在教育体制上的问题也如出一辙。

    当贫富差距的问题延伸到教育上,身处高阶的人们就开始显露出无耻的一面,借着自己的势力疯狂地掠取教育资源,买学位、捐图书馆、走后门,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自己总结出道理:我现在给孩子铺好路,以后他们就能少走弯路,所以必须给到最好的教育。

    但你们想过吗,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可能是父母自身的行为举止,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有样学样,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把那套功利的、利己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你的孩子,他们就会应用到人际交往中,会背着你偷偷地填一份助学金申请书然后用得来的钱买iphone。

    真正需要这些资源的人,真正努力想学习的孩子,却被挤出了学校的大门,怎能不让人气愤。

    片中的一句台词说得甚好:“你们使尽办法让他们入学,不是在帮他们,事实上,是他们在帮你们。”

    是的,孩子们帮助你们得到了亲戚的羡慕、邻居的称赞、老一辈的赏识,让你们觉得做人真成功啊。

    孩子,只是你以爱的名义,赚取面子的道具。

    如果家长们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么孩子生而为人,从一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要让“可怜天下父母心”,成为一句笑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教育的痛,居然被印度人拍了出来——关于《起跑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vd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