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老师问家长,你觉得孩子有什么“问题”?后者换一句话说“问题孩子”包括哪些问题呢?
我作为一个七岁男孩的妈妈,看我自己的孩子,有没有什么“毛病”?当然有了。不然,我何必焦虑呢?
他好讨厌的点,比如跟我说话的时候没有看我的眼睛,出门之前不给我拥抱,写完作业不认真订正......我好烦他,说了一遍没用,说几遍也不听。
那我眼里有没有他做的好的呢?当然也有啊。他知道不要在我发脾气的时候盯着我看,他知道在外面走路要帮我拎东西,他也会在我严肃认真的时候赶紧拿出最好的表现.......
所以,大概同样的场景,只是我和他“沟通质量”高和低,就看出“教育成果”好和坏的差别。
孩子的问题,不会是家长的问题吗?
反思一下,当我们成年之后,是不是有很多时候犯错误?
比如,孩子回家的时候,会不会拥抱孩子?比如和孩子说话,有没有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的成功和进步有没有提出表扬?对他的尝试,有没有及时鼓励呢?
比如,他努力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有没有看见,陪伴,加油呢?他难过的时候,我有没有察觉和询问原因?当他跟我表达辛苦,为难,需要我看见他的不容易的时候,我有没有分心和心不在焉?
我们总在挑剔的时候眼睛毒,可是那些时候我们是不是自己有很大的压力?自己的心情也不平静?或者,缺乏同理心的我,未意识到曾经自己也有过的伤痛?是麻木了吗?还是高高在上习惯了,所以动不动就颐指气使?
老师说的很对,学习,不只有考试。学习,还包括了人际交往,社会道德,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和心目中,相比一年几次的考试,是不是平时在每天的交往中都做了好的榜样,好的示范,好的表率呢?
老师也说,不允许犯错的孩子,才会战战兢兢的害怕挑战。试问,多少次严厉的高期望的父母,将错误放大到各个层次,从一个点到一个面的打击孩子,放大问题,然后才导致了自己的焦虑不安?
当我们总是放眼未来,以远的思维看一个小错,觉得上不了好的小学,就意味着中学,大学,就业,婚恋都会带来孩子的问题,那么这竟然会“梦想成真”,一定会真的发生吗?难道一点小毛病,一点小挫折,就意味孩子真的有问题?这种长线思维,是不是焦虑的导火索?是不是家长的思维有问题?
当我们泛化别人的缺点,我们很容易否定孩子。当我们泛化孩子的优点,觉得他们是可塑之才,我们很容易感到希望,对不对?
当我们启发和引导他们的时候,期待他们是个会做决定的人,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有理想的人,他们离我们的期待会不会更近一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机会成才的,只要我们做家长的相信,并且自觉的这样去联想,去巩固在我们心目中的孩子形象,他们就更有机会往那个方向改变。这是不是比觉得自己有个问题孩子,好得多?
曾经,我觉得孩子班级的几个男孩特别捣蛋调皮,也对此感到忧心和难过。可是,谁又不曾料到,换一个情形,他们也有很积极的一面。当他们更愿意成为榜样,更愿意贡献力量的时候,我看到那几个孩子在人群中的担当,像星星一样放出光彩。
我们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别人家的孩子也有我们看不到的那一面。又或许,我们自己的宝贝,也是其他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是我们自己不这么认为吧。
总结成一句话:看自己的孩子,也像欣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吧。当我们看见他们踏出一小步,为他们的勇敢叫好。当我们看见他们跌倒,也为他们的不放弃加油。当我们作为家长,能有智慧辨别可以马上做到和需要更多耐心才能做到的事情之间的区别,放掉心浮气躁的坏情绪,接纳他们现在的不足,也接纳自己的坏心情,或许改变的不易可以变得容易一些。
像自己重新长一遍,这样来带自己的孩子成长。他们不会让我们失望,我们只要自己不首先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