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读《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我的课堂设计是围绕“石”和“潭”二字来梳理文章内容的。
我问大家:“这个小潭需要伐竹取道,说明人迹罕至,大家都不知道它本来的名字。可是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不给它取名为“小鱼潭”或者小竹潭呢?”
于是,大家开始着手寻找“石”的特征。
“如鸣佩环”是从声音来写石;
“水尤清冽”是从色来写石;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犬牙差互是从形来写石;
“影布石上”是从光影来写石……
……………………
再来分析“潭”。潭边树,潭中水,潭中鱼,潭中石,潭之源,作者的景都是紧绕“潭”展开来写的。
……………………
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我在备课时,对教参上的解析一直都有一点疑惑:难道只是因为其境过清,就引发了柳宗元被贬后内心的凄凉之情?总之,我个人总觉得不满足,觉得这个解读有点儿牵强。
终于,我把目光投向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段话。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极尽曲折坎坷之感,岂不正是柳宗元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极尽迷茫前途未卜之意,不也正是柳宗元当时的心境的真实反映?
所以,柳宗元心境的改变,并不只是“其境过清”,而是在他西南而望发现不可知其源时,就已经让其心中凛然一惊了吧!
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探究至此,他们也心领神会,似乎也能略微与柳河东共情了。
……………………
文末,“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这是古人游记的手法。但这几个人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龚是“尊重”之意。龚古,尊重古人(古文?)?别忘了,柳宗元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朝唯二入选者。他们不正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吗?
恕己,宽宥自己;奉壹,心无旁骛,坚持同一个理想。虽然这些同游者据说都是有据可查真实存在的人物,可是莫名地,我仍然觉得,柳河东把他们记录下来,依然有深意。
……………………
(勿偷懒!勿偷懒!上完课后,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时间一长,真是挂一漏万啥都不记得了啊。)[抓狂][抓狂][抓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