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父母都把教育作为一种消费和服务看待,“外包”是更舒服和更方便的方式。
但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不能外包。
人和人之间能够奉献的真正有价值的只有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生命的一段,只有缘份修到了才能相见。
即使孩子会离开我们,去开创自己的人生,毋庸置疑地是,在一起的时光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信心的来源,和孩子远行后总会回来汲取的能量密码。
他们(孩子)带来的灵感和对生活的反思比我们给他们的价值更大。
“正确的教育应该培养不陷入习惯约束的思维,正确的教育应该培养有活力的思维,而不是只教授知识和经验。”——克里希那穆提
育儿是一个不断突破舒适圈的过程。
如何接受“不确定性”,如何生活在“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世界”?
艺术与心理、美、每个个体的情感相关,不会有“不懂”的事情。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能够感受到自己和外部的连接,觉知和主动选择自己的决定,就是建立自己和外部的正向连接。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
他们(孩子)更是一种能量和希望,可以塑造出一个更好的世界,只要我们不要那么努力急迫地去磨灭儿童的同理心。
很多情况下,育儿面临的真正挑战,只是孩子和父母的情绪而已。
情绪没有好与不好,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学习尝试用语言或其他不产生伤害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练习的过程,艺术是这个过程中最自然的方式。
书籍推荐:《从小爱动手》《我的第一本色彩游戏书》《创意美术实验室》《动物的创意绘画实验室》《艺术绘画工作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