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看到一句话:爱与喜欢的区别就是——如果你喜欢一朵花,你会想把它折回来插到花瓶里;但如果你爱一朵花,那么你就会让它留在花梗上。
今天是七夕,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如果按照一周之前的设想,我今天起码应该受到一束玫瑰花,或者是小礼物,再不济也应该是和一个男人吃饭。但是现实就是这只不过是我众多周末中,最普通的一个。原因无他,没有情人,甚至连个暧昧对象都没有。
一个月前,认识了一个比我大很多岁的男性。按照正常的思维,如果这岁数的男性还未婚,多多少少有些问题。毕竟他人长得也不算磕碜,经济条件也不错,怎么会年近40还未婚呢?抱着好奇地态度,我和他见了面。
第一次见面,只是觉得这个人在金钱上似乎不是那么大方,但谈吐也还过得去,我向他坦诚地提到了我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我希望坦然、不遮掩。如果你介意我小地方出身,那么咱们就此罢休。但他倒反应挺快,说:我又不和你父母结婚,我看中的是你。
而且接下来的几次见面,他也一直重复这个观点,我觉得他还是个明事理的人。而且我们见面期间,他一直保持基本的社交礼仪与社交距离,让我觉得这人还算规矩。直到第六次,我带着闺蜜还有妹妹一起见了他。先不说闺蜜对他印象极差,就连我也觉得他对我朋友的重视程度还有他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已经触碰到了我的底线。直到第二天有件事让我下了结论:这人绝对无法成为同伴。
事情的起因还是组局。对,他又希望我帮他哥们介绍女朋友(他对于此事的执着与在意,已经引起了我的警觉),所以我叫了10个朋友,聚会地点是他开的小酒馆。本来想约周五晚上相聚,结果因为疫情,他说他那边没法聚了。那我就提议,你再给我个地点吧。结果他来了句:我也没有地点。你看看你们经常去哪就定哪,找个你们长聚或者吃饭的地方,我到时候肯定去。这句话我一看就来气,强忍怒气问他:那你哥们还来吗?
他来了一句:他们看情况。
聪明的朋友能看出这句话的问题在哪吗?看得出我为什么会生气吗?
没错,就是这个人在甩锅。
其实他这三句话蕴含了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这个聚会是你主导的,我在积极地配合你的工作。找场地、让人来聚会什么的,是你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
第二,你看我很信守承诺吧,你把人都找齐了,我肯定准时出现支持你的工作。而且我的出现对于你们来说是莫大的恩惠。
第三,这局虽然是为我哥们聚的,他们不出现也没关系,我肯定出现。你看我多信守诺言,多支持你的工作。
我一想,我俩这还没开始呢,您就开始甩锅?怎么着?比我多吃了几年饭,就觉得我真的是傻子了吗?人啊,别把精明算计用到潜在发展对象身上,不然什么都还没开始呢,您就开始算计了,那以后几十年可怎么过,处处提防枕边人吗?这样的人生不过也罢。
我一向觉得我是个不懂“爱”的人,但我发现有些人甚至缺乏爱的能力。比如这个男性,他还未付出呢,就急于收回。在两性关系中,总想着以小博大,似乎全世界的姑娘都会因为你先天具备的物质财富所倾倒。别说爱了,这人估计连喜欢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现代都市男女在情爱层面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一切欲望。之前我们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指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部分(被人无法理解与共情的部分);现在我们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觉得指的是我们每个人真的都生活在了手机/网络这个孤岛里,一部手机撑起了我们每个人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触碰与共振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没有人有耐心看一朵花开花谢。更多时候是“乱花渐入迷人眼”,多项选择才是常态。
所以,什么是爱?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大家或许可以在法国作家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至于答案是什么样的?我觉得一千个人应该会有一千个看法。你们觉得呢?欢迎看完之后,一起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