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 高惠娟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12:02 被阅读16次

        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作品中写道:“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人生本应是一首诗,一切的美妙都在于那或深或浅的情思还有那若即若离的朦胧。初入大学,时间就如放在烈日下的水,不一会儿就消散不见,氤氲出的水汽便是这一大段时光的记忆。我不是一个闲人,也难得有这么一次的恰好,恰好了午后的阳光,恰好了平静的心情,恰好了时间的空闲。但于我而言,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闲情并不只是这悠闲惬意而又温柔的半日时光,不只是坐在阳光下品一杯香茗,捧一本精粹,而是在于这突如其来的“偷”字。它偷来的不仅仅是我这波澜不惊的日子里的一份惊喜和安慰,更是在我生命的画板上增添了一抹青黛、一抹苍黄。若没有了这个这“神乎技矣”般的偷,那么剩下的仅仅是“浮生半日闲”的小趣味,全然没有那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窃喜与愉悦。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书、美食、妙人即是矣。茶饭已饱,妙人难觅,那么就将这“偷”来的时光碎片拼接在书上罢。在我看来,阅一本书和着一件衣服没什么两样。我对买书的欲望就像女性对于买衣服的欲望一样,是一团流沙,一旦陷入就难以脱身。我眯着眼,看见那些封面上有细细的一层金色浮尘的书就这样静静的躺在我的书橱里,宛如一件件华服等我去着装。衣服是人在肉体上的装饰,“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穿一件华服会让一个人变得美丽漂亮,惊艳四方。不仅如此,衣服还是人的外壳,能让人不被外界的不速之客所伤害,感受到温暖与满足。

        书相似却又不同,它是人在灵魂上的装饰。一本优秀的书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变得熠熠生辉,一个人所读过的书的厚度决定了那个人的心灵保护层的厚度,保护层越厚,人的心灵越开朗豁达,所受到的伤害就越小。如果说人的灵魂是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那么书就是那璞玉的刻刀,一个人读了一本怎样的书,他这块玉就被这把刻刀磨成了怎样的形状。有些玉温润细密,晶莹剔透,这些人的灵魂如一坛陈酿,散发出迷人的醉香;有些玉粗糙不平,浑浊腌臜,竟比不上漫山俯拾即是的乱石,这些人的灵魂浅薄粗俗,铜臭味十足,让人望而却步。

        我爱读诗,尤其是席慕蓉的诗集,因为席慕蓉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所以在她的诗旁边还会附上她自己所创作的插画,虽然是黑白插画,却是用点的形式来构造整个画面的,意境优雅闲适,造就了一泓独特的艺术之泉。这文字与画面的调和仿佛是牛奶与咖啡的碰撞,芬芳四溢,入心即化。读她的诗就仿佛在品尝一席佳肴,一下子就满足了我书与美食的平生两大挚爱,真是妙乎诗矣。在那个下午,我细细品读,慢慢游走,拨开了诗人给诗铺上的层层面纱,徜徉在了席慕蓉先生的情感海洋中,感受着我所浸润的青春之河,揣摩、推敲席慕蓉先生所感悟的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回不去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人生的诗意不也正是如此吗?它是要在在纷繁仓促的,不知道下一秒和明天的样子的,充满着未知数的世界中寻找永恒净土的。

        不经意间,一抬头看到了楼上掉下来的绿之铃,这不经意的一瞥却打断了我的冥想。一团一团的肉嘟嘟的小球长势喜人,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悦。它沿着窗台垂掉下来,好似给我们家垂下一席绿色瀑布。这天下午的天空也是海蓝色的,仿佛倒映着海洋,那金色的太阳像一颗被高温炙烤的铁饼,朵朵云彩就如太阳蒸发出来的水汽,凝结成这一个下午宛如梦乡。一切的一切都满溢着生活的闲趣与潇洒,暖烘烘的空气让我的神经变得慵懒,就这样睡去吧,我的心如是说。

                                                                                                作者:潘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偷得浮生半日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ip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