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写作致用类文章的初衷就是看看自己有哪些特有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是我可以跟别人分享的?希望人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方法来提升自己。在我看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读书了。那就来先说说读书说起吧,我买了很多的书,也愿意看书,初中时还特别去学习速度,但成效一般,所以我现在看书也并不是很快,但这些年来我却从读书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与成长。
第一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来自于一个工具,叫《读书反省与改进计划》,它把读书变成了用书,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就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阅读的核心内容摘录,第二个部分是过去自己的做法,以及通过阅读后觉得过去做的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也就是回顾自己的已知。第三个部分就是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们获得了哪些收获?未来那将做哪些改进措施来去时间书中所讲的内容?这是读书的应用方面。最后一步就是为自己的这个改进定一个时间限制,确保自己按时完成。简单的几步把知识从输入到输出全流程都涵盖到。对阅读致用类书籍特别的有效,这个方法一直用了将近十年我都觉得非常的有帮助。
后来,渐渐的读的书多了,发现网上很流行一种读书方法叫RIA拆书法,是用小标签的方式来去写,一时间很流行,还有个组织叫拆书帮。和读书改进计划表有着一曲同工之妙,看来这种拆解的方法的确阅读致用类书籍很有效的方式。
但凡事我们都从两个方面来看,读书改进和拆书的方式,它们着重在对实用类的内容的精读、拆解以及应用,是针对于书中的某个具体的点我如何去应用去实践,但却缺少了对一个书整体的把握和它整体框架逻辑的一些体验和呈现。所以如果是用这样的方式读书呢,我们只能单点使用,但是整体的体系性相对来说就略显不足了,如果我们为了了解整体情况把整本书都细读下来的话,就会发现整个这个量就会比较大,然后呢?对于我们读书的压力就会增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们读书的意愿。
如何在这个两个方面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后期不断阅读中考虑的关键。直到我从一本介绍思维导图应用的书中看到了如何用思维导图来配合读书以后,我发现我找到了那个平衡的答案。
于是我便结合着自己过去阅读的经验,把它总结归纳成了八个步骤,暂且叫他“导图阅读天龙八部 ”。这个读书方法其实很好的解决了我前面提到的单点实用性精读与整体框架学习同时兼顾的问题。一个是对一本书的整理,另外呢,就是基于我们致用类图书的一个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也就是我想通过这部书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去着重细读精读,甚至是钻研扩展等等相关的内容。还记得,樊登读书会曾经分享过,樊登他说他对书特别有感觉,这是他的长项,他拿到一本书翻一翻之后就大概知道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读书也期望能够实现这样的一个效果,也就是我们拿到一本书对这个书的整体的感觉就像作者一样能够真正理解这本书想表达的,内容,同时呢我们也能够把所学习的内容真正的分享出去,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去理解。这样下来,整个读书的步骤就完成了。
其实所有书籍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是让它真正变成自己的,不管是变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变成自己的气质,目的都是要学以致用,知识真正去用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举个眼前的例子吧,今天的这片文章就是用我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完成的,而且创造了写简书这么长时间的最多字数(平时一千字都累的要命)。因为这篇文章大部分的内容是我讲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就是用语音输入来去输入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灵感呢,源于看了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很多写作的大咖现在都在用语音进行写作。那么这篇文章便给我输入了新知,我便立刻用所学的知识写了这篇文章,随后呢,我再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伙伴,这样就会加深我对这个内容的理解变成自己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已知了。
所以说检验学习是否真正学到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把你学到的内容跟别人讲出来或分享出来?如果能做到就是这个内容,你真的掌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