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e313789d518f3284.jpeg)
如果你喜欢读书,是否曾经为以下问题烦恼呢?
-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学不到什么东西?”
-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还是那么穷?”
- “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今天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fbfa2ea17503a88a.jpeg)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毛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本曾经读过的书,你当时觉得很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当你回顾以下内容时还能回想起多少呢?
-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或许,只能无奈地说: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已经不记得里面的内容了...
2017年的某一天,看着书架上一本本我曾经读过的并且认为是“好书”的书,我却说不出它到底哪里“好”,说不出其中大概了,曾经的感动和感悟也有些模糊了,不经让我打个寒颤。我发现读了那么多书,好像并没有预想的“有用”。“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读书方法,我不能再只追求读书的数量,而忽略质量了。
从那时起,我有意放慢了读书的速度,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书本知识的提炼、总结、思考。我坚持做读书笔记,确实也做了些读书笔记,也欠了很多读书笔记。但是确实读书笔记能帮助我更好的消化书中的知识,能帮助我快速的回忆书中的内容,也能帮助我更多的思考与实践以验证书中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3e8ceb49467cab06.jpeg)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正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呢?书中介绍了一套方法,其核心就是通过读书笔记来帮助我们有效地阅读一本书。作者称之为“读书笔记的读书方法”。也算是和我之前的想法和行动不谋而合吧。
用读书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已。—— 林语堂
一直以来,书店里关于读书方法的书层出不穷。多读、速读、乱读、慢读.......各种书里介绍的方法论形形色色,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我们别忘了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我们读书的目的应该都希望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吧(不排除有些书,我们只是为了一时的消遣)。至于一个月能读很多书、读一本书只用几十分钟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目标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读一本书,只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的机械动作,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读书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33e156f8d99e0c97.jpeg)
书中提到的读书笔记方法,不是简单的读完书后的“记录”。它是全流程的,它渗入到我们选书、购书、读书、记录直到最后的活用的各个环节。
选书和购书
笔记读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购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
书中建议大家笔记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购书清单”,我们可以把平时广播、报纸、公众号看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书都记录到清单中,把自己想读的书,以及同学、同事、朋友推荐的书,都记录到清单中。“购书清单”日积月累会越来越多,当路过书店或网络促销的时候可以从清单中快速挑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书购买。因为这些书都是经过你甄选的书,就减少了买到“无用”“不感兴趣”等低质量的书的可能。你只需要确定书单中的书是你愿意花时间去读、品味、并且感兴趣的书就可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a0f06849a0454948.jpeg)
我说说我这几年的选书和购书习惯吧。这几年所有的书都是京东买的,一年的几次图书活动也挺给力的。我平时看到什么书,或者想到要读某方面的书,就在京东上找,然后加入购物车。日积月累,我现在购物车里常年保持有几十本书,总价两三千的图书规模。平时会隔断时间,对购物车里的图书进行一次筛选,将那些三分钟热度,或者不是当前兴趣,或者有更好的替代的不合时宜的书从购物车里删除。然后每到图书促销活动(每年的读书日,618,双11等),只要在购物车里挑选相应金额满减的图书下单即可。因为经过之前的筛选,购物车里基本都是你当下想看的书了。每次促销活动买的书还是很值的,基本上是原价的4折左右。还有我还是喜欢纸质书,喜欢捧在手里的感觉,喜欢淡淡的书墨香,喜欢可以拿笔写写画画的感觉。
读书和记录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中心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为了写读书笔记而准备,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就需要边读书边提前做好写笔记的准备。而在读书阶段在书上做一些简单的记号,为读书笔记做准备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书中介绍了一种“三遍读书法”,我也是比较赞同的,大家可以参考。
-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 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而做记号的方式,直线、波浪线、圆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区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2237d6d5d784b40e.jpeg)
还是拿自己为例,我习惯第一遍相对快速的阅读,然后会做上各种记号。然后会花第二遍,第三遍不断的再去翻阅,总结、归纳、提炼出书中提纲、结构、主要内容。我认为“三遍读书法”在最后一遍才真正做记号,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因为我一般第一遍会做太多的记号,导致有的时候抓不到重点,反复的去寻找更加重要的内容。我觉得以后可以试着参考作者的方法,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想做读书笔记,确实要不断的翻看自己做的记号,去回忆看书时的感动和想法。
读完了书,也做上了记号,然后就是做读书笔记了。读书笔记记什么呢?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这也是我当初做读书笔记的最初的想法。
读书笔记应该从简单开始,书中也是建议一开始把读书过程中划线的句子摘抄下来,摘抄有几个好处:
- 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 可以加深理解。
书中是鼓励大家使用实体笔记本的形式去书写,我是希望读书笔记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下来,方便随时查阅,所以基本都是打字到云笔记。很奇怪的,只是简单的敲打键盘,我觉得真的促进和加深了我对书的记忆。通过打字过程中的再一次输入,大脑进一步加工,加深了记忆,有时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一开始做读书笔记,只要去记录那些感动和引起你共鸣的字句就好了。
除了摘抄,你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想、评论,甚至是批评。总之,你看完书总会有些小涟漪,记录下来。这一点就比较难了,有思考、感想都容易,但是想把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变得困难了。因为需要对大脑中的知识进一步加工、处理、归纳、总结,还要输出有逻辑性,很多时候我们到这就望而却步,很难提笔或很难敲下第一个字。但是万事开头难,不要怕自己写不好,只要大胆去写就好了。
活用
读书笔记做完了不是万事大吉了,就像读完书不等于你就完全学会、理解书本内容一样。读书笔记只是当时的认知的一个输出,它也需要不断的再提升、优化、不断更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975206317d12b8a8.jpeg)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需要定期的去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即使是漫无目的地重读,也会有些新的发现,遇到意想不到的好句子。读书笔记里记的大多是自己亲手抄下的选段,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会发现过去觉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已经可以彻底理解了。
如果你重读又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也可以记录在读书笔记中。这时候像我记录在云笔记中就有天然的优势了,方便的添加,修改。这样读书笔记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跟随你的认知、理解不断的得到升华。
在重读和活用方面,我做的还不够,以后需要多加强。指定一个计划,固定时间回顾以前写的读书笔记。
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只会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
写读书笔记很难,确实挺难的,因为这一年多坚持写读书笔记,认真写了几篇。但是每一篇你需要投入的时间也许是读完这本书的三倍,甚至五倍的时间。正如我在“学习·思考·记录·实践”那篇文章说到的,读书只是一种输入,基本上不太费脑(当然有些书还是比较费脑的),但是做笔记就不一样了,你需要对读过的内容进行加工、归纳、总结,这是一个相当费脑的过程。但是人总是爱偷懒的,就喜欢挑简单的事情做。每次读完一本书要输出笔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推迟,再推迟。实在推迟不了,就随手拿起另外一本书读起来,算是对不做笔记找了一个很好的安慰:我在读书呢,也是在学习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7248/17a4f3b11ed74274.jpeg)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书中也提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需要遵守的三个窍门,我觉得也是蛮赞同的。
- 养成习惯。任何事情坚持都不容易,要想办法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刷牙一天不刷你会难受。
- 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一件事情一定要赋予它真正的意义和对我们“有用”为前提,这样大脑才会引起重视。
- 创造别具一格的记录方式。读书笔记很难,但是一开始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简单摘录书中的句子,从简单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特有的读书笔记方式方法。
书中也总结了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我也是深有感触,颇为赞同:
-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 写读书笔记还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
我这一年多坚持写读书笔记的感受就是,写读书笔记确实加深了我对书本的理解,也让我感到确实“读完”了这本书。现在的我,如果读完一本书没做笔记,对于我来说就是没真正读完的,甚至离读完还差着远呢。但是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加强的,比如重读和活用。
一起加入到写读书笔记的读书方式中来吧,相信坚持的力量,因为坚持,所以看见。让我们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还有书中介绍的笔记读书方法都是以实体笔记本的记录方式为例子,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这里没有详细记述。如有兴趣,可以买来再仔细阅读。我觉得这里只是提出了一种读书方式启发大家的思考,具体形式可以因人而异,适合自己容易坚持的才是最好的。我习惯用云笔记记录,我觉得也挺好的,更容易分享和传播。如果您喜欢用实体笔记本那也挺好的,捧在手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建议使用活页笔记本。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
为了让读书体验更加愉快、充实,让自己更乐于坚持写读书笔记,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小技巧。记录如下,就不再赘述了。
-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 多读百科全书
-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 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 还会有意外发现
-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 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 把名著放在枕边
- 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 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 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 杂志要边撕边读
- 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 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
- 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 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 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
- 书与笔交叉使用
- 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结语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是每个喜欢阅读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写读书笔记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式方法。望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高效阅读方式,我相信与书籍为伴,我们终将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