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和朋友边喝茶边聊天,聊着聊着,聊起看书这些事情。
我朋友突然问我:“你买了那么多书,真正全部看完的书有几本?”
我呆呆的望着他,想了想:真没多少本,占了我买的书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吧。
突然觉得有点尴尬。
回去之后认真的想了想这个问题,得出几个原因。
第一,买的书并不是我喜欢或者需要的。
有可能,你看一篇文章,文章让你特别有感触,里面提到一本书,你可能就会对这本书有好感,然后就买了下来,买了回来以后发现,自己并不太喜欢,想着迟点再看吧,就放着,再没打开过了。
有可能,你喜欢的一位大牛,在公众号上强烈推荐了一本书,你被推荐语打动了,而你也相信这位大牛,最后买回来了,看了,发现很深奥,文章的概念也看不太懂,似乎目前跟你生活也没什么关系,那就迟点再看吧,然后又尘封在书架上。
我们买的很多书,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想要的,只是在那会觉得不错,脑子一热就买了,买回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最后也就被打入冷宫了。
所以,现在我总会告诉自己,即使是书籍,这么好的东西,买的时候也要再想想:是否现在就一定要买?可不可以迟点再买?是不是你需要的?买了以后是不是一定就会看,而不是像以往大部分书籍一样?最后就是,把你现在同类型的看完了再说。
第二,时间不够,精力不足。
每天单工作时间就占了我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只能拿来做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学习得到专栏,学习英语,然后还有本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临睡前抽出点时间,写写日记。
除非压缩睡眠时间,否则也很难挤出时间出来看其他书籍。即使是喜欢的小说,也只能放到放假的时候才有时间看。
这也是知识焦虑带来的一个问题,什么都想学,但想学的东西再多,总要考虑时间和精力。
所以买了一堆书,并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去看,只是在买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些心理安慰。
第三,就是没有利用好碎片时间。
有时可能越把读书这个事情看得越重,越希望自己读书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轻松的在书海里遨游,不受打扰。
可实际上大片的时间已经被其他事情占据了,并不会再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在一个那么好的环境中,安静的享受看书的乐趣。
而不少人总希望能有时间,有环境,然后再来好好看这本书,而恰恰又没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这方面我比较矫情,也会不时提醒自己,不要这么矫情,但又很快就忘了。怎么办?也只能不断的提醒自己,希望养成习惯,随手拿起就能看。
所以必须利用好碎片时间,而碎片时间就意味着环境不定,时间不定,然而看书本来就是,有时间拿起就看,能做笔记就做笔记。而无需把看书看得这么的郑重。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几个原因,你们平时会有这样的问题吗?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