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骥才《蓝眼》
我很少写评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洞察力和欣赏水平不够的原因,看小说总没有太多的思考,而更多的是感触或是震撼。所以那些给我感动的小说至今留在我的心里,让我回味良多。
冯骥才的《蓝眼》就是这样一种小说。每篇好的小说都是要讲道理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学习,领悟许多我们不曾接触、未能及时捕捉的思想。而情节正是引发我们思考的基本因素,特别是小说的结局,更具有令人深思的作用。而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观点也往往在结尾时流露出来。
小说中的蓝眼是个看画的行家,“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凭这半尺画说话”。但他最后却败了,败的一踏涂地。蓝眼为什么败了?是因为业务水平不够?显然不是。他是被对手出心积虑,挖苦心思,长时间琢磨才败下阵的。蓝眼是古玩行里的看画高手,黄三爷则是造假画高手。“一山不容二虎”,两个高手之间迟早会有一番较量。很明显,那些制造舆论的人应该是黄三爷顾来淆乱蓝眼的。这确是一步好棋,攻敌先攻心,“不战而屈人之兵”。佟老板在舆论的压力下心里发毛,也扰乱了蓝眼的鉴定标准,最终看假画看走了眼。蓝眼成了让世人嘲笑的“肚脐眼”。
蓝眼败了!小说的寓意也就出来了。
他不是败给黄三爷,而是败给了自己;不是败在专业修养,而是败在心理素质。而影响蓝眼的,就是舆论。这是一场蓝眼与黄三爷的战斗,更是一场蓝眼与自己的战斗。蓝眼在舆论面前失灵了,那是因为业务修养代替不了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失败是必然的结局。战胜了自己,才能高飞,才能在充满挑战的社会中具有超强的能力。即使有高如蓝眼的专业水平,心理素质没有提高,最后终要失败,而且是一蹶不振的彻底的失败。
《蓝眼》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它又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首先,它告诉我们,越是处理大事情,越要平静。“心静多思”。把心放下,做事才有可能拿的稳,办的好。心一乱,处理事务的能力就降低了。其次,在不能判定是非的情况下,切不可为舆论所动。蓝眼只在意人们说了什么,却不去考虑人们为什么这样说,若是他多想了这一层,或许他就不会败了。
“树大招风”,一个人的能力越高,挑战也就越多。做这样的“高人”,势必要学会面对挑战,学会承受压力。现实往往如此,能力越高,压力越大。 而承受压力,则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自己不失败。
但失败是不可避免,每一次失败都是一个教训,一次心路历程的磨练。但失败来的太迟了,却可能会葬送一个人的信念,甚至是生命。试想,若蓝眼是败在二十年之前,或许他就不会一蹶不振,并为此失了性命。
我们还可以看出,蓝眼坚持了二十年的看画标准,却在见到假画的那一刻改变了。坚持是艰难的,甚至是残酷的。人们常要为了自己的坚持付出许多代价,更有许多人否定了原本的坚持,否定了自己。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的,才能继续坚持下去,是小说提出来的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起初写这篇评论时不安的心情,惟恐将它写坏了,一直不敢动笔,后才释怀,不要太重视外在的影响,看的开,才能放的下。想到此,我不禁笑了。
放过自己,才能高飞。你懂得其中的深意吗?
本文写于2004年4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