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慢节奏的书。
看了两遍后,感动渐渐增加,萦绕心头,越来越密。
诚如日本许多文艺作品,将生活中的点滴,精细地展现出来,在寻常的日子里,每一处细节都有着美好。
年轻的女主人公,雨宫鸠子,生活在一座小小的城市里,开着一个小小的文具店,做着小众的“写信代笔人”营生,为他人写了许多日常的信件。
整本书的情节很简单,讲了若干个日常故事,但是在不经意间,这些故事却令人心生感动,萌生治愈。
日系风格的感动,总是淡淡的,从没有浓墨重彩。
在不经意间,只言片语,一个神态,一个心念,仿佛“当时只道是寻常”,过后回味时,才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印象里,有三个小故事,尤其打动了我。分别散落在小说的《秋》、《冬》、《春》三个篇章里。
这一篇文章,我就先写写那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吧。
书中的很多句子,貌似平淡,细细读来,却有着温度。我愿意将它们一字一字地敲打出来,作为原文引用。
那是一个普通的秋日,来了一位普通的男士,就叫田园先生吧。他委托鸠子,写一封平淡无奇的信,给他几十年前的初恋,樱女士。
“我只想告诉她,我还活着。”
他平静而稳重的说话声,就像山丘上吹过的一丝微风。
“是我的青梅竹马。虽然我们曾经私定终身,但最后没能在一起。各自有了家庭。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事到如今,我并不打算吹皱一池春水,只是想告诉她,我身体很健康。”
鸠子认真地听着,田园先生讲述他们从前的故事,都是日常点滴,却暖人心扉。
而且,田园先生想得很周到,并不想打扰到对方,因此请求鸠子,用女性化的字体来书写这封信,以免对方的丈夫看到不便:
“我相信她现在一定很幸福,所以,我绝对不希望破坏她的生活。如果她的先生看到是男性的笔迹,一定会很在意。”
很平常的对话,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让人能有所感怀。
在书中,作者(小川系女士)还介绍到,替人写信不仅仅是手工技术活,更需要在精神上融入,把自己变成那个写信的人,才能身临其境。
这些细节描写特别打动我。
为了写好这封信,鸠子要花好几天时间,把自己想象成田园先生,仿佛自己“每天都和田园先生在相处”,要从他的神态、语言、面容,延伸到遣词造句,然后才开始提笔替他写信。
“我(鸠子)希望能把田园先生的一切传递给樱女士……书信,就像是寄信人的一个分身。”
这短短的一句话,令我的内心不禁怦然跳动了一下。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真真是从技法升华到了心法,这种无形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呀。
为谁写信,我就化身为那个人。
不由得想起中国古代的一句话:见字如面。
文字寄托着当事人的情感,越过万水千山,来到属于它的人面前,就像是我亲临一般。
这样的意境,恐怕只有在传统时代才有了吧。
想起我刚上大学那会儿,还不流行手机、电子邮件,我与老同学们、表兄表妹们的联系,还时常靠书信的方式。
记得那时,在教室里写信,一写就是一个下午,写给好几位同龄人,然后装进信封,投入邮筒。等待一周左右,对方才会收到信。再等一周,我会收到对方的回信。
那时的车马很慢,时光很慢,徐攀、国勇、吴薇、逸群……这几位高中的老同学,我们就靠着信件保持联系,却不感觉到时间漫长。记得国勇和逸群在一起,每次收到信,他们都会相互抢着看对方手里的,看我给对方写了啥,有趣极了。
然而,时至今日,微信发达,瞬间传输,老同学们却是一年半载也不会联系一次了……
慢一点不好么?太快了,反而失去更多。我也常感自己,有时求快,心浮气躁,扪心自问。
传统时代的通信,虽然缓慢,却积淀了千百年的文化。尤其在日本这样的国度,无论做任何事,都有着精致的规矩、一整套的仪式,将物件的品味融入到人的精神中去。
《山茶文具店》的书中,就用了大量文字,不遗余力地描写各种细节。
小小的一件事,在日本人眼里,被如此认真地对待,仿佛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次次洗礼仪式。
书信的用料,颇为讲究。
写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容,都需要使用不同材质的笔、纸。
比如,替田园先生写给樱女士的这封信,鸠子考虑良久,终于选择了“玻璃笔”和“奶油帘纹纸”。
“玻璃笔是由一整根玻璃制造完成的,特别有感觉,纤细华美,最能传达田园先生那份纯净温柔的心意……”
“比利时制造的奶油帘纹纸,是欧洲皇室的御用纸品,书写时会留下细微的凹凸螺纹,宛如涟漪,温暖而柔和。”
最后,在决定书写时,对于尺寸的大小,也是很有讲究。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尺寸选择了和明信片一样大小。如果写上好几张纸,会让樱女士有压力;但如果寄明信片,会让第三者看到内容……于是,我采用折中方式,把明信片大小的信纸装在信封里,如此一来,两全其美。”
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动作,都在为客户考虑。
简单的一封家常信,日本的“代笔人”做到了无微不至。
最终,开始正式书写了:
“调整呼吸后,我把玻璃笔尖沉入深棕色墨水中,化身为田园先生,在为樱女士的幸福祈祷时,写下只言片语……我不时转动玻璃笔,专心一志……挑了一张苹果图案的邮票,因为田园先生告诉我,他们两小无猜时,曾住在以苹果文明的城市。若是不了解他们关系的人,即使看了,也不会发现其中隐藏的意义。”
如何地使用笔尖,如何地呼吸均匀,如何地贴上邮票都蕴含深意……
雨宫鸠子,这本书里的女主,或许就是小说作者小川系自己的化身吧?如此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若不是亲临,怎能表达得那么惟妙惟肖……
把细节做到了灵魂深处,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想必樱女士收到信件时,会异常感动吧。
时隔二十年,见字如面,好似什么都没说,却又仿佛说尽了挂念。
这封信的内容,其实很寻常,外人看来,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当我们知道背后的故事后,再看这封信时,字里行间的家常问候,却是动人心扉的。
我一字一句地将它敲打出来,自己也感受一遍——
樱:
你是否面带笑容地过着每一天?
因为是你,所以想必时常地快乐地歌唱吧。
我一切安好。
最近每个周末,都带着活泼可爱、已上小学的女儿一起登山。
以前和你一起爬过很多座山对吧。
一起攀登月山那次,天气十分恶劣,简直就是赌命。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成为美好的回忆。
我现在很幸福。如果你也过得很幸福,将是我最大的安慰。
请你多保重自己。
我会在遥远的天空下,为你的幸福祈祷。
短短几行,寥寥数语,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曾经的一切如梦幻般眨眼而过,仿佛就在昨天,却已是沧海桑田。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眨眼之间,蓦然回首,那个Ta,已在遥远的灯火阑珊处了。
二十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却只能浓缩成这寥寥百字,短短片段。
道不尽的思绪,只好不再说了吧。一句“为你的幸福祈祷”,恐怕是人生最后的诀别。
这,是我从书中拍下的信件照片:
你是否笑着过每一天?写完这封信后,作者在书中,借用鸠子的身份,说了这句话:
”如果可以协助他人传达这份思念,我乐此不疲。”
读到这里,我也不禁心生感动,恍然间感受到了“代笔人”的价值。
记得前天听樊登与周国平探讨哲学,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周国平先生答道:人生本没有价值,人在思考、探索、追寻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价值意义。
我想,日本人就是在平凡的行为中,提炼出不寻常的价值吧。
书中不厌其烦地介绍各种仪式、规矩,我都逐一看过,心生敬意。
比如,在写信之前,要 “冲个澡,洗净身体后,再把放在壁橱角落的书信盒子拿出来,缓缓打开盒子。”
比如,上一代执笔人告诉下一代,“上代曾告诉我,当客人上门委托代笔时,不要盯着对方的脸。因为每个客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比如,在动笔之前,要“用力做深呼吸后,我才开始磨墨。如果是写吊唁信,磨墨的方向要和平时相反。”
比如,还有对信件的葬礼,象征着联系的结束,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黛玉葬花”——“虽然外人觉得那只是一块石头而已,但对我们雨宫家来说,这块石头比菩萨更重要。那是埋葬书信的地方——文冢。如今,盛开的蝴蝶花围绕在文冢周围。”
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不宏大,只记述着微小日常。第一次看时,节奏缓慢,第二次再看,后劲上升,那种认真、虔诚、感动的力量,开始渐渐显现。
好书要再读,好的文字背后,都积淀着人世间的精神力量。
它并不迅速迸发,而是缓慢绽放,需要耐心的守候。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