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的一大主题,喜欢写作必然会涉及写爱情。目前正儿八经地写爱情文章只有两篇,一篇是《二00九年的爱情》还有一篇是正在写的《父母爱情》。这给我带来了比其他文章更繁杂的工作量。前者三修其稿件,后者已经处于第二次修改稿件。这里的修,几乎是全方位动手术的修改。每一个版本都可以独立成文。它们的区别在于视角不同,写法不同,选择的情节不同。
我喜欢郁达夫,他的文字基本结合现实中的原型去创作。那些文章更像是他人生的轨迹与感悟。因虚构功底有限,我目前需要结合大量的原型去创作。这是有好处的。它不需要你花费时间去构思,只需要你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就行。难点就是你要学会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什么样的写法去阐述清楚事物,什么样的情节去表达主题。
我的脑子是比较顽固的,幸运的是它会定期反思。凭借良好的记忆,我总能在某天忽然懂简友们当初的良好观点。他们为什么会那样说,他们的视角在哪,又是如何的思维运作推出他们的结论的。
我相信现实中可歌可泣,生死与共的爱情多不胜数。这个观点需要说很多,估计才能让人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们才不会从我文字的缝隙里推翻我的观点。暂时不想阐述我这观点的论据。
曾祖父与曾祖母的相处,我是没见过的。因被这个光绪二十六年左右出生的曾祖父躬身抚养过两三年,从他对曾祖母遗像的爱护程度,可知必然也是深爱的。祖父与祖母的爱情,我是亲眼见过、感受过的。如果照实了写,他们既有怀疑对方感情不贞的争吵、鸡毛蒜皮事情的争吵,但也有生死与共的感人事情。如果我写他们的爱情,只写那些生死与共的情节,假设我文笔好的情况下,我觉得故事会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更感人。
他们生死与共的情节,让叔叔伯伯们也落泪,甚至感动了周围的医护人员。可是难道他们只有这一面吗?两人七十多了,还能翻出五十年前的旧账。爷爷还得不断解释那只是一个误会。我小时候还亲眼见过两个老人打架。如果完全是日记的写法,可能会让人恐婚,但那就是事实啊。
为了救奶奶,他做的那些事是难以想象的,那种照顾是再勇敢、再细腻的人都很难做到的。多年后,爷爷闭眼前,除了对生命的无限留恋,还有就是对奶奶的割舍不下,一遍遍地要子女们保证照顾好她,说奶奶跟着他吃了一辈子的苦。写到这里,我有件事不理解:爷爷对奶奶割舍不下;奶奶却劝着他赶紧走。
至于父母,他们和爷爷奶奶一样,经历过很多。有生死与共也有鸡毛蒜皮的吵架。第一遍《父母爱情》选择的情节不好,记录了妈妈与奶奶的争执。第二遍侧重点,是他们年轻时的事情,重点写了她因生我差点死掉的事情。既然写他们的爱情,在一个短篇,就尽量删除了其他人的故事。
我不敢不忍也不想去说父母的坏话,得为尊者讳。可是哪有什么全是白色的爱情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难道爱情有些黑色,就能掩盖爱情的真挚吗?如果一张被乱涂画的纸张,它只剩下一点斑斑白色,难道我们责备黑色的同时,忘记了那也有白色吗?哪对情侣、夫妻不吵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其他事情有什么关系呢?这能推翻他们的爱情吗?
爱情,我还是会书写的,但是不会贸然去写了。先确立主题,再选择情节。否则,这种大动情节的修改,几乎等于是重写。文章是严肃之事,它不是纯娱乐,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我想写出有益他人有益社会的故事,总不能写得让人更恐婚吧。
有个问题需要纠正,那就是鸡毛爱情的故事,文笔出彩也能达到有益他人的效果。只是这需要高超的文字表达艺术,我目前不具备这点,对于黑色的描述技巧不够,所以还不能黑色与白色灵活搭配。
下半年工作会变得逐渐忙碌,持续一年还是两年也不清楚。写文的速度会减缓,我也不清楚会是什么速度。愿上天保佑我的文字缘分,还能够深厚,够长久。
2023年4月24日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