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延续上百年还滋滋被人乐道,或拍成电视,家喻户晓;或改编电影,发人深思。其中,电影界连续几年改编这部电影,以西游记的人物、故事为载体,再现现实世界的种种丑态,启人心智。
今年的《西游伏魔篇》由号称鬼才的香港导演徐克主拍。故事仍以师徒四人为主线,选取《西游记》中盘丝洞、比丘国、白骨精三个故事情节,但编剧明显已经抽离了原先西游中的故事情节,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状进行重新改编,不再是名副其实的西游故事了。而影评的亮点也正在于此,以西游故事为依托,以喜剧的方式为载体,展现了现世中虚伪与真诚的较量。
故有的《西游记》,师徒四人作为一个小团体是稳定的,以唐僧的崇高理想为目标,师徒四人至死不渝地行走在取经路上,最终取得真经。而《西游伏魔篇》中师徒四人虽模拟《西游记》师徒身份,实际上是现世中几个为生计而走在一起的一个团体,取经已经不是四人的人生追求,以驱魔来维持生计才是四人的共同目标。在没有追求理想的状态下,生活变成维系生计的一种状态,相互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相互伤害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状态,相互辖制又成为这个小团体继续存在的链条。其中,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为主线,以猪八戒来串联师徒四人的利益关系,沙僧作为道具一般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影片中,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是最尖锐的,最不可调和的。唐僧由于自己没有驱魔的本领,他必须借助孙悟空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这一点是唐僧心中最大的隐痛。但唐僧有唐僧的法宝,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控制孙悟空的行动,紧箍咒(影片中换成儿歌)成为他手中的杀手锏,如果孙悟空违背唐僧的意思,唐僧就会毫不客气让孙悟空难看至极。孙悟空虽有一身本领,却不得受制于毫无能力的唐僧的辖制,其中,最让悟空不能接受的就是唐僧给他的难堪。于是,等到时机成熟之际,孙悟空就不遗余力地进行反击,影片中才有了比丘国师徒矛盾的尖锐冲突,人类身上睚眦必报的劣根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展露。人总无情地暴露自己最无知、粗俗的一面,同样,人的自省,自我批评又会挽救自己脱离水深火热之中。唐僧在这场危机中终以自我深刻的剖析消除了悟空心中的芥蒂,师徒之间暂时构建起尊重和信任的桥梁,彼此之间的矛盾得以暂时的缓解。然而,真诚的建立并不是这么轻而易举的,影片中师徒大战九头鸟让故事情节进入了白赤化的巅峰,两人生死对抗九头鸟情节扣人心弦,一场共同的生死磨难经历之后,彼此间的真诚更加坚固。
影评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早已不是故事中的矛盾,透过世俗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现世中有太多类似的矛盾。纵观娱乐圈中的众多八卦,有郭德纲与曹云金的师徒交恶,王宝强与妻子马蓉的夫妻反目。这些矛盾中都让我们看到,欲望和利益蒙蔽了他们的眼睛,无知和粗俗让彼此的关系日渐恶劣。娱乐圈仅是现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现世生活的缩影,在人生百态的生活中,又会有多少类似的事情发生呢?又有多少人沉溺这种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呢?有价值的艺术就在于抽离了故事情节之后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这也是这部《西游伏魔篇》留给我们,就是要拨开云雾见月明,彼此信任,以诚相待才能一路携手共走。
影片可圈可点很多,能够动人心者略举几处。其中,有唐僧对段小姐的一味的执着的情爱多少带有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一点在现世中已是凤毛麟角了。还有白骨精小善的艺术处理,白骨精作为原版《西游记》里是一个最恶毒的妖魔,影片里却命以小善,并选择魂飞魄散消除自己怨恨,影片的意图不明而喻,唯有消散怨气的,方能唤醒善心。影片值得商榷的地方是语言,整部影片语言粗俗不堪,较多直接运用民间的粗鄙的话语,有点不堪入耳。作为一部大众娱乐传播作品,不能期待所有观众都能有很高的素养辨别是非,抵制这种粗俗。
观看完影片,我的脑中冒出鲁迅的一句话:喜剧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坐于影片中近2小时,无厘头的剧情和不堪入耳的语言实在无法使身心愉悦。身边的他甚至无法坚持看完,直摇头大年初一不该看此影片。我仅是一介女子,眼睛不够犀利,头脑不够深刻,仅隐隐约约感受到:有争议的东西不一定是坏东西。如有亲朋好友去看此篇,定能高明于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以一句影片为此次观影作结:现世的丑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往往耽溺丑陋之中不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