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魏延脑后果真有“反骨”吗,为什么诸葛亮必欲除之而后快?

魏延脑后果真有“反骨”吗,为什么诸葛亮必欲除之而后快?

作者: 郭钟辉 | 来源:发表于2022-04-13 05:00 被阅读0次

    关于魏延脑后有“反骨”的说法,首次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

    那还是火烧赤壁后不久,关公攻打长沙,与守将黄忠交锋,两人意气相投,战场上你推我让,不忍相残,被长沙太守韩玄识破,要斩黄忠。当时魏延也是长沙守将之一,因看不惯韩玄的残暴不仁,就果断杀死韩玄,救了黄忠,举城投靠刘备。

    当时关羽大喜过望,兴冲冲地领着魏延觐见刘备,诸葛亮却强词夺理地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这罪名也太奇葩了吧。

    三国时奉行”良禽择木而栖“的游戏规则,刘备手下,除了关羽张飞外,赵云黄忠马超严颜法正这些人都是从对方阵营里投靠过来的。如果依此定死罪,刘备的人才几乎要斩尽杀绝。

    ”反骨“之说更是荒谬绝伦。若是自古以来的反贼们脑后都长着一疙瘩“暴露不良企图的骨头,那历代的帝王们可真是要省大心了!

    既然”谋反“的理由站不住脚,诸葛亮的杀机从何而来呢?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诸葛亮第一次兵出出祁山时,和魏延之间的一段对话,泄露了秘密。

    当时魏国曹丕病故,曹睿即位不久,国内人心不稳,诸葛亮成功施展反间计,使曹睿罢免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安排纨绔子弟夏候懋守长安。

    魏延向诸葛亮献计说:我愿意领五千精兵,偷偷地穿过子午谷偷袭长安,懦弱无能的夏候懋必然弃城而逃。丞相您可以带着大队人马,从斜谷打过来。这样两路夹击,咸阳以西的土地,可以一举收复。

    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在魏强蜀弱的总体形势下,无疑是一条出奇制胜的好策略。诸葛亮却拒绝说:这不是万全之计,万一对方在山谷中设下伏兵,你的五千人受害,还会挫伤大军锐气。

    诸葛亮所谓的”万全之计“自然是指”隆中对策“。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为他谋划了名垂青史的”隆中对策“,大意是说,曹操势力太大,孙权兵强马壮,这两家暂时不好惹。只有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懦弱无能,将军可以夺取他们的土地三分天下,然后东据荆州攻打洛阳,西出汉中抢占长安,联吴抗曹恢复中原。

    “隆中对策”的钳形攻势美妙无比,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把巨钳已经折断一齿,没有了继续实行的可能。但诸葛亮经过连番挫折,丧失了发展新战略的魄力,只能因循守旧维持残局。

    而魏延不明白诸葛亮的这种心迹,六出祁山时一次次地向丞相建议自己的”奇袭“计,这又怎么能不使诸葛亮如芒刺在背呢。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越来越证明诸葛亮旷日持久的北伐劳民伤财,毫无进展。如果在诸葛亮死后,魏延要是掌握了兵权,取得超越丞相的军功,恐怕会有损于诸葛亮的英名吧!

    难怪诸葛亮临死之前跟杨仪设了一个局,安排马岱背后偷袭,砍下了魏延的人头。

    魏延的“反叛”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他只是蜀国军事路线斗争的牺牲品。依此看来,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更是小说家的无稽之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延脑后果真有“反骨”吗,为什么诸葛亮必欲除之而后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yg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