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对优秀的学生都有近乎统一的标准。成绩好,纪律好,思想好的同学就是优秀的学生了,现在也是,大多数家长都是成绩重于其他,我赞同这个观点,因为这是最容易看到,更容易检验的一面。我有一个初中同班三年的同学,有点小胖,但是挺可爱。
我身边优秀的人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排中间,后来初二下学期开始,每次考试都是全级第一,连续的,但他一点也没有骄傲的意思,初三时候更加认真,每次考试结果总分出来,都能看到年级第二跟他相差十几分,甚至四十多分,后来果然不出老师意料,考了我们当地的全县第一,被我们那里的重点高中以学费减免,奖励5000录取入校。而我上了一所普通高中,期间偶尔有听到过关于他的各种耀眼事迹,直至高考结束,听人说他考了五百多分,具体不记得,反正足够是一本学校,后来看到他在qq空间发的说说,:“我觉得对自己很不满意,我要复读一年,……”之后具体说了什么不记得,就觉得他很牛逼,不是我等平凡人物所能理解的高深境界。再说在我们那里,复读是一件挺稀奇的事,还听过老师说复读压力挺大,想想好像真的是的,所以我再一次觉得,他真的是个挺有主见,挺优秀的人。
再后来我去了一所普通的大专学校,再听到他的消息时,惊讶却又有那么点意料之中,真的去复读了,再后来就没有再听到他的消息了。我觉得挺好。这是属于他的优秀。
我身边优秀的人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在匆匆前行,因为他们一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会为了心中那个目标不懈努力,直到达成,又会有更高的目标,孜孜不倦又心满意足的享受这种生活。
生活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审视问题的思维:习惯以一个人的外在所有,来评价其内在,比如容貌、文凭、家境、地位等等。
所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虽然他家里很有钱,但是他自己很努力很上进。”而不是这样的话:“虽然他家境一般,但是他自己很努力很上进。”或者是“颜值高,又很有能力”,而不会说“颜值一般,又很有能力。”
换言之,一个有钱家庭孩子的努力和一个普通家庭孩子的努力,一个颜值高的人的能力和一个颜值低的人的能力,得到的目光与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过于单一,使得所有的中国学生只有一条路可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紧密相扣,杜绝了其他的人生可能性。
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对成功的定义只有一个:考上好大学。除此之外,沉重的应试教育还使得大部分的青少年,将成功与快乐捆绑,只要考不好,就不怎么快乐,哪怕快乐也是带有负罪感的。
我曾也是在学校里成绩尖尖的学生之一,后来不知怎的,大概是叛逆期?初三开始成绩一路下滑,后来进了普通高中,再后来上了大专,我是不觉得自己有过叛逆期,,Ծ^Ծ,,,因为从小家里管的挺严厉的,除了偶尔跟父母大声吵吵顶嘴,就再没其他了。没有打过架没有逃过学,到现在大学了也是,有人说过: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其实内心挺想逃一次课的,但是我从心了,简直哭笑不得,好了,扯远了,这篇一千多一点的字除了开头是认真的,后面都在各种叨叨,文不对题,就这样了(´-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