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不等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不等于三十六计

作者: 刘大宝_d341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3:11 被阅读0次

    阅读了华杉的著作《孙子兵法》,这回算是真正读懂了这部深奥的经典。接下来谈谈我的读后感。其实自己并没有完全读懂,能够理解书中的道理也只是凤毛麟角,需要不断的在实践应用中融会贯通。总体来看,兵法对于作战只是应用的一个方面,归根结底是实现国家政治目的,而政治又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兵法就是一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兵法也及时学会高情商交流。下面说说我的读书体会。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孙子兵法跟三十六计是一回事,其实三十六计只是孙子兵法中很小一部分的演化范例。这就不得不说孙子兵法的价值观,三十六计的“计”是计谋,孙子兵法的“计”是计算。因为人性的弱点,贪巧求速,总想设个奇谋巧计就搞定,这恰恰是孙子反对的。这也不难理解,世人大多将孙子兵法看作计谋应用,或干脆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而将孙子兵法真正大大智慧选择性的忽略。

    三十六计偏向于具体操作,看起来花里胡哨,阴谋诡计防不胜防,说白了是教人如何算计别人。诸葛亮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大家耳熟能详;对于他的人设,我们大家视为偶像;想起他的结局,我们大家扼腕叹息。并不是否定诸葛亮的功绩和他对蜀汉的忠诚,世人喜欢他大多是因为他运筹帷幄的能力,算计敌人的本事,能掐会算的神通。可就算这样,一辈子打了无数胜仗,留下很多传奇的诸葛亮,到死都没能向中原前进一步,成败一目了然。

    而孙子兵法讲的是基本面,看起来笨拙费事,稳扎稳打毫无新奇,说到底是教人如何计算自己。孙子兵法讲究“五事七计”来计算自己,其中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熟有道、将熟有能、天地熟得、法令熟行、兵众熟强、士卒熟练、赏罚熟明。用以上内容来衡量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下面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用“五事七计”来分析一下:

    “道”: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起人民战争,举国抗战,草木皆兵。

    “天”:阴阳、寒暑、时制。讲的就是天地人和,那时日本战线拉长,国内消耗增大,占领区反抗运动升级,加上国际统一战线形成,这些对于中国来说都是好消息。从大形势来讲,侵华战争不得人心;从战争形势上讲,日军连续作战士气疲惫;从资源消耗上,日本经不起长期消耗。

    “地”:远近、险易、广狭、死生。整个抗日战场,有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对抗,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力量牵制骚扰,抗日力量又在本土作战,为了保卫自己家园,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将”:智、信、仁、勇、严。将领应具备的这五个特点,孙子将“智”放在首位,抗日战争中的将领大多数都是科班出生,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法”:曲制、官道、主用。说白了就是组织协调机制,这就不得不将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巨大的政治工作,既要协调友军配合,又要调动人民支持,这是大学问。

    道、天、地是大略,将、法是雄才。之后的“七计”就是通过七个方面对“五事”详细分析。

    “主熟有道”比的是看谁更的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熟有能”比的是双方将领的本事,大家各有千秋;“天地熟得”比的是看谁的天时地利,日军占得先机,但我方拥有地利;“法令熟行”比的是执行力,这方面日军更胜一筹;“兵众熟强”比的是军队士气,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士卒熟练”比的是战斗力,这方面日军较强;“赏罚熟明”比的是赏罚是否及时得当,这方面有点见仁见智了。

    这样一看,战争双方实力相差不多,毛主席《论持久战》说的非常清楚了,毛主席综合各方面因素,把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日军明显占优,进攻势不可挡;战略相持阶段,敌我双方各有优劣,各有输赢;战略反攻阶段,日军腹背受敌,开始败退。各个阶段都能用“五事七计”来计算分析。

    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人与人之间的原则,大道至简,受用无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不等于三十六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zv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