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了,白天学校的工作忙,晚上回到家里只想着放松一下,于是乎心灵鸡汤就猛喝,直观生动的画面感直冲击着人的大脑,大脑里不断释放出多巴胺,这种感觉非常舒适,但时间也在指尖触屏的过程中悄悄地溜走了。思维已接近躺平状态,一捧起书本又开始看不下去了,前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差不多要崩溃了,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
当人生方向模糊不清,专业能力停顿不前,自身缺乏创造力时,工作沦为劳役,生活缺乏光泽,在各种社交圈子里寻找安全与归宿,在微信、微博、朋友圈点赞中消磨时光,自认为很惬意,但,心真的“安”了吗?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是不安的,是惶恐的,我的成长节奏如果倒退到三年前,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郝晓东老师说过一句话: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朝向远方而无法到达终点,而是误认为眼前就是远方。
三年前的我生活没有目标,每天二点一线,除了工作就是追剧,刷抖音,聊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的日子滴在时光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鲁迅先生说过: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雷锋说:人的一生很短暂,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021年2月,有幸遇到新网师,跟着一群尺码相同的学友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一起奔赴自己的诗和远方。这三年是我过得最充实的三年,我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和自信,我感觉自己才刚刚学会走路,在这里,我领略到了阅读的魅力,我第一次接触到各类教育经典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简直是一本教师教育学宝库,里面讲的许多教育思想都让我欣喜不已。自尊心、思维课,第二套大纲,自我教育,这些教育理念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在发展的教育,要把一个孩子培养好,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点燃孩子内心“想做好人”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这就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还有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写的《教育的目的》一书,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雅的艺术修养。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教育是有节奏的,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浪漫、精确和综合来解释。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塞物品的过程。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知识“活”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些理念,以前听也未曾听过,啃读这些经典书籍,直接让我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大学是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在大学的所有学习仅仅是为了谋得一工作,那么,大学就不称之为大学了,只能称为职业技术学院,人不应该只成为某个机器上的零部件,而应该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实现自我发展。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去接触新的知识领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和眼界不断宽阔起来。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深入地啃读几本自己生命中的根本书籍,让书中的精髓深入自己的血液,只有把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
学期即将结束,接下来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每一天,运用时间管理法,列一张工作清单,让自己那颗浮躁的心重新回归宁静。让那些碎片化的知识重新运转起来。让思维的节奏重新旋转起来。
行动就是光芒,散发出你的光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以足够的耐心来促进自我生命的成长。最简单的音符需要最复杂的练习,我们今天练着枯燥的舞步,是为了明天能自由地飞舞。阅读的关键在于唤醒,接下来的每一天,弯下腰扎紧鞋带,蹲步、抬头、注视前方,深吸一口气,为跑好第一棒迸发生命的无限潜能与激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