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虽然同宦官有矛盾,但东汉母后临朝者多,不能不让宦者传达政令,因之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并能利用皇帝同太后的矛盾,从中窃取权力。
皇帝同太后的矛盾,就是儿子和妈的矛盾,当然,有时并非亲母子,而是宗法上的母子。在父权社会中,儿子和妈不同姓,属于不同的家族,天下是父族的、刘姓的,皇帝必须姓刘(当汉还未亡),然而,一个个刘姓皇帝(东汉往往是小皇帝)的母族,可以通过母后这一权利来源,分享或者说争夺天下治权,所以皇帝可以一直姓刘,而天下的实际掌控人却可以姓梁姓窦。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母后身后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母族,这就得以地方豪强势力的做大为基础,而母族中的实力人物也是男性,即皇帝诸舅。所以这也并不能说是母权的复辟,而只能说是一些母权的因素助力了一种权力分享或制衡机制的形成,所谓制衡,就是双方暂时都不能达成己愿的状态,皇帝一方当然不想分享,而外戚一方的极端者当然就是想取而代之,成为那个新的父族。在这些背景下,看东汉以来对孝这个观念的大肆发扬,就会有不同的感觉,特别是二十四孝中那些对待母亲(很多故事中也不是亲妈)的变态孝行,就能理解豪族(文化领域的背后投资人)在暂时无法取代刘姓时,想要一个怎样的刘姓孝子皇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