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1829/004add1c07b21684.jpg)
我是于佰田,是环艺国际教育18届学生。时隔半年回到环艺感觉很亲切,在此,我要先要感谢老师和外教一年来的对我的指导,让我顺利拿到SVA的Offer。
提起我所学的专业,很多人可能听都没听过——社会创新设计(简称:DSI),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也因为太过年轻,很多同学对它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那么今天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大家听完后能对这个专业有一个比较直观、全面的了解,择校时能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长久以来,设计师一直在为全球10%的有购买能力的人群做设计,而90%真正需要设计的人和问题却被忽视了,我们今天面临的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正是对设计师提出的新挑战,社会创新设计也因此应运而生。
比较传统与狭义的社会创新设计就是各种“援助项目”的落实的方法,比如美国政府出资几千万美元援助印度某个邦的教育问题,而这几千万美元要怎么花出去就是社会创新设计的专业范畴。
一句比较开玩笑的说法是社会创新设计是教你成为“专业白左”。但是玩笑归玩笑,社会创新设计的价值其实在我看来对未来中国的意义要远大于未来的美国。
社会创新设计更广义的诠释是某些“带有公益性质的商业投资”要怎么落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1829/7f98d007ab286699.jpg)
举个例子,同样面对我国的艺术家往往生活拮据的问题。
教育者想到的可能会是改变群众的审美取向,使大众的审美标准更接近学院派的审美标准,或者是使艺术创作者的审美取向教育更贴近劳动群众的生活实践;
策展人想到的可能是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或者是引入其它性质的资本来投资艺术;
艺术人想到的可能是积极呼吁完善艺术品市场体系;
而作为一名社会创新设计者,往往第一步做的事情是跳出艺术品市场体系,分析更宏观的社会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
从艺术品市场体系不完善的现象看到,工艺品与装饰挂画的消费体系如何呢?社会中的审美消费都流向了何处?
进而从小成本装饰品的成交总额与成交量远远高于以学院为核心的艺术圈的交易额分析出,我们社会的消费主力是市民阶层而非中产阶层。
再从这个结论引申到价值观与审美观上。
中国发达地区的国际化的艺术理念、审美思潮,与发展中地区的传统的艺术理念、审美思潮相脱节的同时,中国的社会资源向发展中地区的明确倾斜,这促成市民阶层消费能力相对国际平均水平来说较高,而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相对国际平均水平来说较低,有产阶层的消费能力相对国际平均水平来说却又较高的问题。
这一切造成了:
有产阶层的审美消费,因审美取向的欧美化而流向国际市场;
市民阶层的审美消费,因消费性质多集中在小成本工艺品市场;
而以学院为核心的艺术家体系,则因相对弱势的城市中产阶层而缺少资本支持,却因为中国的艺术院校性质而不得不通过以依靠政府投资为主的经营模式对有产阶层的国际化的艺术理念负责。
从现象--模式--系统--理念的路径去分析问题,并依靠这种分析提出方案就是社会创新设计的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1829/cfe83ed455cde731.jpg)
不过社会创新设计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去解决问题,它更关注的是如何将问题所产生的现象转化为一个投资者想看到的现象,是投资者意识形态的表达。所以,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而是现象被目标社会所认识后产生的象征价值,从这一点上它与艺术的审美表达是共通的。
在艺术家生活拮据的问题上,依据投资这个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的身份(艺术家团体、政府、策展人等)的不同,所提出的方案很可能也是大相径庭的。不过与传统设计的用户体验分析为核心不同,无论如何多方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分析都是社会创新设计必需的一环。
因此,社会创新设计所教的往往不是一个职业技能,而是一种普适的,将伦理观点与需求转化为可被量化的指标的能力。这个能力所看重的往往是系统思维、设计思维、运用不同伦理观点的视角、当下社会的道德趋势等抽象领域的素质。
这比起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社会创新设计要更加抽象、更加复杂,也更加前端。
关于社会创新设计专业的介绍,今天就讲到这里,相信各位看官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期,我会为大家带来关于SVA和纽约留学生活的分享,敬请期待,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环艺国际教育。
文章来自:http://www.myaroundworld.com/hotnews/1167.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