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孩子在楼下玩,临近中午,只剩下儿子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另外一个小朋友喝着酸奶,儿子说:"妈妈,我口渴"
"那我们回家吧"
"不行,我现在就要"
"现在水喝完了,回家才有"
孩子开始有情绪,耍赖,"那你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口渴的这件事"
这时那个小朋友的妈妈说给一瓶酸奶给你,可是她家儿子不同意,那个妈妈挺难为情的,我说"没关系,这是孩子的东西,需要经过他的同意"
这下儿子开始哭闹了,"恩,你是一,特别想吃酸奶,二,觉得别人有你也要有,三,那个孩子不同意分享给你让你觉得不舒服?"
孩子伸出三个手指头,"第三种"
"这个让你走什么感受?"孩子不作声,"你觉得被朋友拒绝了,还是觉得我都把你当朋友你却不愿意给我?"
"恩,那别人一定要分享东西给你吗?"
"分享的前提是不是你情我愿?那个小朋友不愿意也是可以的,那我们现在有两种选择,一,你是因为他的不同意而惩罚自己,还是想办法让自己从这里边走出来?你现在选择的是惩罚自己,对吧?因为看你现在那么的不开心,还无理取闹,让我也不舒服,你看你想继续惩罚自己还是想办法让自己舒服些?"
沉默了一会,孩子有点出来了。
接着"你认定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呢?妈妈感受到你愿意接纳不同人做你的朋友,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我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听懂?"那现在酸奶还要吃吗?"等下再去买吧,但现在也一直没提要喝酸奶,所以酸奶只是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才是重点!
网友评论